孩子离家出走 需多方反思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往往较为任性,父母与他(她)们的沟通很关键。近日,家住陆渡的一名14岁女孩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受到父母责备之后,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幸亏陆渡派出所民警及时找到她,并将她安全送回了家。--本报3月24日报道
青少年离家出走的事件全国各地的媒体都有报道,孩子离家出走已不是个案,成为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孩子出走的根源在哪?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这值得家长反思。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往往觉得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才能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于是教育孩子时,往往采取吓唬的手段,也许并不会当真的,但家长这样的吓唬教育无疑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让孩子忐忑不安。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家长对孩子的成长特点不了解,或过度严厉,或训导粗暴,或亲情缺失,容易让孩子孤立无援,因心灵坍塌而离家出走。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一个个细胞健康了,整个社会才会健康茁壮;反之,如果细胞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社会就要花费较大的资源和成本来修正、弥补,其代价就远不是一次寻人那么简单了。适度的压力是一种动力,会催人奋进,但不切实际的压力就 像一座大山,往往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甚至成为他人生路上的绊脚石。要对孩子从生活、习惯、思维等多方面引领其适应社会;也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教育,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让孩子遇到问题学会沟通,避免遇到挫折、不快而一意孤行、一走了之;还要告诉孩子出走的潜在风险,增强孩子的家庭意识、自我防护意识,学会面对逆境。
陪伴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家长主动和孩子谈心、交朋友,多关心孩子的生活、学习,给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平等竞争的自由空间,放开手脚让他们在风雨中搏击人生,去亲自品尝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滋味,才会让他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然了,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社区、社会也要形成合力,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新情况,各个环节都要有足够的前瞻性。学校的育人、评价体系如何改革?社区的桥梁纽带作用怎样发挥?社会的联动效应怎样架构?如果所有的环节都能积极应对、主动化解、提前干预,孩子的身边多了人性关怀,多了温情滋润,多了理性引导,孩子们的心智就会健全起来,性格就不会偏激,发生意外的机率也就很小了。
2022-05-12 03:32:43- 上一篇
小区临时停车 这办法不错
□张 立前两天,笔者到城北一个小区看望朋友,朋友说,到了楼下后,车子只管停到空的停车位上,不用管上面有没有印有车号,只要告诉他车位的编号,他在业主群里发个信息告知一下,就没事了□张 立前两天,笔者到城北一个小区看望朋友,朋友说,到了楼下后,车子只管停到空的停车位上,不用管上面有没有印有车号,只要告诉他车位的编号,他在业主群里发个信息告知一下,就没事了。如果车位的主人回来,也会和他联系的,到时再挪下
- 下一篇
对不文明行为要猛药治疴
□周 琦在一次社区组织的创建工作座谈会,一些志愿者诉苦:他们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和阻止时,往往迎来的是冷言冷语甚至是谩骂,普通的劝解起不到任何作用。□周 琦在一次社区组织的创建工作座谈会,一些志愿者诉苦:他们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对一些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和阻止时,往往迎来的是冷言冷语甚至是谩骂,普通的劝解起不到任何作用。面对此现实,笔者认为,对于不文明行为的顽症,还需猛药治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