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媒体专访 | 毅达资本在无锡:人才风口之上,再造城市发展“腾飞之翼”

发表于:2024-11-23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3日,以下为原文分享:近日,"创投无锡"太湖人才金融路演第111期物联中国科创大赛无锡分站赛在线上举行,线上观看人数突破4万人次,这也是全省首个人才金融服务综合以下为原文分享:近日,"创投无锡"太湖人才金融路演第111期物联中国科创大赛无锡分站赛在线上举行,线上观看人数突破4万人次,这也是全省首个人才金融服务综合体--无锡人才金融港的又一里程碑。自去年5月正式启用以来,无锡人才金融港以惠才惠企的"四梁八
  以下为原文分享:  近日,"创投无锡"太湖人才金融路演第111期物联中国科创大赛无锡分站赛在线上举行,线上观看人数突破4万人次,这也是全省首个人才金融服务综合

  以下为原文分享:

  近日,"创投无锡"太湖人才金融路演第111期物联中国科创大赛无锡分站赛在线上举行,线上观看人数突破4万人次,这也是全省首个人才金融服务综合体--无锡人才金融港的又一里程碑。

  自去年5月正式启用以来,无锡人才金融港以惠才惠企的"四梁八柱"为在锡人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集成式服务,助力108个路演项目获得42.9亿元融资,实现"产业、人才、城市"的融合发展。

  多年来坚持"产才城"融合发展,无锡的人才强市战略经受住了时代考验。如何让人才快速落地,让产业迅捷出发,让城市高质量发展?"无锡样本"值得关注,其背后的资本助力更加不容忽视。

  无锡进化史:坚持以高端人才引领城市能级提升

  位于锡山的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张上海人民电机厂工程师沈焕和绘制的潜水泵电动机设计图。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作为一名从外地来的"星期天工程师",基本上每个周末都往返在上海和无锡之间。在沈焕和的指导下,无锡一社办工厂密封盒的产量半年后节节攀升,年产量达到了一万台。

  而被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授予"终身成就奖"的原华晶集团董事长王洪金,则是地地道道的本地人才,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带领着江南无线电器材厂--从一个地方国营小厂发展到部属"742"厂、再成为我国第一条成套集成电路生产引进线的承担者、我国"南方微电子基地"的实践者和集成电路人才培养的"黄埔基地"。

  从民族工商业发轫到现代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再到产业进化,从"星期天工程师"到"人才培养的黄埔基地",改革开放后的无锡走出了一条紧紧依靠人才、充分用好人才的发展之路。以广大人才的参与、支撑和引领,造就了城市科技昌明、实业兴旺,也成就了无锡从普通的江南小城向"万亿GDP之城"的精彩蝶变。

  时间进入新世纪后,"人才引领城市发展"已是共识,尤其在中央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后,全国有近60座城市先后掀起"抢人大战"。尽管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但如果引入人才与城市发展、产业结构不合拍;能引入人才,不能提供发展空间;无法平衡外来人才与本地人才关系;满足于人才增长数字,忽略项目落地……则无异于竹篮打水,空耗资源而难有实效。

  而无锡很早就意识到,人才引进不是简单的你买我卖,而是一项需要整合多股力量,共同协作完成的系统工程。

  "无锡也曾经采用过补贴招人的办法,2004年,引进一名博士给30万,当时能在无锡买75平米房子。但是,靠奖励、补贴吸引来的人才,是输血,其能力、项目不一定符合无锡的城市发展规划,也不一定适合无锡的产业结构。"无锡市委组织部人才处处长袁晓雷说,后来,为了跟产业结合更紧密,无锡联合银行推出了"人才贷"--帮助企业以专利和订单为抵押物,从银行贷款。

  "人才贷"让一大批创业企业从无锡起步,但它的天花板也很明显,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银行贷款能给予的帮助有限。不过,"人才贷"的前期成绩,也让无锡意识到--当金融成为桥梁,人才、产业、城市之间,就有了链接和润滑,形成了闭环。

  在有着20多年人才工作经验的袁晓雷看来,想要真正引入人才、留下人才,必须做到"政府要有为,市场要有效,企业要有责,人才要有位",而想实现"四有",需要从机制、政策、平台、服务、活动五个方面来推动落实。这一切,都离不开资本的四两拨千斤、润物细无声。

  当年的洞察,如今变成了现实。

  去年5月,无锡人才金融港正式启用,这是全省首个人才金融服务综合体。在人才金融港内,设有无锡市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八大功能区,为在锡人才和企事业单位提供集成式一体化服务。这不仅完善了无锡"拨、投、贷、险"联动的人才金融服务体系,更是实现了为人才企业铺路搭台、牵线搭桥的现实场景。

  短短数年间,无锡是如何做到真正的"产才融合"的?这背后,是一座现代都市与顶尖金融机构的相互成就。

  共同探索记:让人才留在无锡的关键是"在此看见未来"

  2017年-2021年,在持续探索支持人才创业政策的过程中,无锡与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共同推动了数十场以"释放资本红利、助力太湖人才"为主题的创新创业路演,毅达资本无一缺席。无锡看好毅达的投资能力,而毅达则看见了这座苏南城市的无限潜力,双方的全面战略合作,由此开启。

  2017年,依托江阴创新发展和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的需要,毅达资本已经在江阴设立了10亿元规模的VC基金和20亿元规模的并购主题资金。而在无锡市级层面,是否可以依托强大的招才引智系统,设立以人才为主题的创投基金,是毅达资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毅达资本合伙人袁亚光已经在无锡调研考察整整一年。这一年的日常经历和专门调研,让他越来越看好无锡人才的富矿:流淌着创新创业基因的人才团队和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对无锡产业、政策的360深刻认知,加上"接地气"的"投资姿势",让无锡与毅达资本的这支本地化团队的合作走入"深水区",双方迅速推动了一系列既精准、且有力的动作--2019年,无锡市与毅达资本共同发起设立2.1亿规模的第一支毅达太湖人才成长基金,毅达资本围绕无锡重点产业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行业进行重点布局,全力支持无锡重要产业创新……2022年初,人才一期基金投资顺利收官;2022年3月,第二支人才基金已经箭在弦上,接力续航、瞄准靶心。

  在无锡市政府与毅达资本的共同探索中,改变悄然发生,人才和企业在改变中获得了什么?答案或许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未来"。

  成立于2017年的卓品智能,是第一批受益于"创投无锡"的企业。公司创始人李大明作为无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具备汽车嵌入式控制器开发的国产化突破技术与丰富的工程化经验,在一次路演活动中与毅达资本"相知相识"。此后,在无锡政府与毅达资本的支持与指导下,李大明成功入选省"双创人才"、"太湖人才计划",并于2020年获得"太湖人才成长基金"千万元投资。

  马盛环境董事长阮文权教授,是江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和厌氧发酵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荣誉称号。公司目前在国内餐厨湿垃圾有机质处理领域的市场地位和技术实力均处于行业前列。但因公司成立于2011年,不满足"太湖人才计划"对企业成立时间的要求,所以一直以来无法申报。

  2020年,无锡人才创投联盟正式成立。无锡赋予了该联盟内创投机构一项特殊的"内推资格"--其看中的人才与企业可直通"太湖人才计划"的最终评审环节。而毅达资本也毫不犹豫推荐了马盛环境,最终阮文权团队成功入选"太湖人才计划",也同样获得了"太湖人才成长基金"数千万投资。

  政府"攒局"、机构"入局",两者的合作极大地提高了区域、专业资源的整合程度和企业融资对接效率,人才落地后的活力也一次次被激发,积累起城市脉动深沉的回响。

  更值得关注的,是双方方向一致,方能力出一孔。

  毅达方法论:与城市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为了深耕无锡,我们自觉地把毅达放到一个'太湖人才计划'宣讲员的角色中去。只有目标一致,才能步调一致。"毅达资本创始合伙人樊利平表示,"一面实现与政府紧密对接,一面对人才与企业深入赋能,才能推动形成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如今,这种良性循环已经形成--第一期无锡太湖人才成长基金投资的12个项目中,有10个位于无锡,其中2个曾获国家级人才项目、4个曾获省级双创人才项目、7个曾获无锡太湖人才项目,人才项目覆盖率高达100%。更重要的是,这10个无锡的项目累计完成融资(含后轮)近11.60亿元,融资杠杆放大倍数超8倍。在创投的帮助下,人才与城市,取得了双赢。

  在袁晓雷看来,成绩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无锡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产业逻辑与毅达一贯的投资理念始终同质相吸、同频共振。

  "十四五"期间,无锡继续推进"造补强延"链工程,明确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集群,明确提出打造10条地标性产业链。而新技术浪潮下的先进制造业投资,向来是毅达资本的强项。双方走到一起,既是需求的咬合,也是优势的叠加。

  "想要增强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必须要去发掘更多'潜在水下'的企业。"袁亚光举了个例子,"单单在这一方面,毅达可以通过多年来'投早、投小、投科技'的丰富经验,和基于多年下沉深耕对无锡产业版图的'知根知底',更好地研判企业发展前景,并给予针对性的政策指导与资本支持。"

  短短数年间,毅达资本在无锡已经建立了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基金体系。有针对创新最为关键的核心要素人才设立的人才基金,也有针对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无锡重点发展产业设立的行业基金,还有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设立的天使、VC、并购基金。这些资本,精准推动了无锡重点产业集群的发展。

  "生在江苏,看多江苏",毅达资本针对产业战略的谋划与追求,实则是对这片土地的深刻认知与理解。也只有如此,毅达资本才能始终方向清晰、与无锡城市发展不谋而合,同频共振,共赴未来。

  城市未来式:发掘数字经济下的"第二增长曲线"

  无锡的产业版图因资本的到来而嬗变,而这只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城市想要快跑,不光要看脚下,还要看远方,在推动第一增长曲线的同时,就要有布局第二增长曲线的胆识和魄力。

  远方有什么?数字经济发展一定是答案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等要求。这已经是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连续第8年提到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在投资一线,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产业正在经历提档升级的加速期,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新技术正在加速传统产业的迭代进化。"毅达资本董事长应文禄这样认为。

  这样的认知,让毅达资本再一次与无锡成为"同道中人"。

  2019年底,无锡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雄厚的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产业背景下,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将是无锡打造"未来经济"的关键抓手。

  对新兴产业而言,资本更是最好的"选择器"和"放大器"。过去从人才、到产业,从服务、到引导,毅达成熟的方法论,将会再一次帮助无锡发掘数字经济下的"第二增长曲线"。

  "在无锡,数字经济产业基础非常扎实,无论是作为'南方微电子基地'的底蕴,还是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方面。"袁亚光表示,集成电路、军工电子、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是其在无锡重点关注的产业赛道。

  无锡飞谱电子创始人王道祥所从事的CAE/EDA工业软件领域,堪称半导体产业背后的"英雄"。其自主创新的核心产品,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通讯提供了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2021年,飞谱电子获得由毅达资本等领投的Pre-A轮融资,随后迎来爆发,从2020年前不到十家客户,到短短2年间发展了上百家客户。更重要的是,公司的产品线不断深入和延伸拓展,不仅有力推动了无锡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甚至在国家级重点工程中,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在数字经济时代,运用资本之力为无锡招才引智,正引发产业的"虹吸效应"。近年来,在毅达资本的"嫁接"下,图知科技、伟岸纵横、斯润天朗等一批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数字经济领域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加速落地无锡,为这座城市带来以"财"汇"才"的丰硕成果,也为这座城市,夯实通往未来的道路。

  结 语

  政府的"方向感"、产业的"人才力"、资本的"金融力",铸造了无锡独特的城市竞争力。无锡"产才城"融合模式的背后,是无锡市委市政府的魄力与智慧,也是毅达资本长期以来的"智"与"志"。

  3年是又一个轮回。2022年上半年,全新的5亿规模太湖人才基金二期即将发布。毅达与无锡又一次站在了雪白的起跑线上,携手面对新一轮产业的变革,迎接新一批人才的到来。这一刻,不管是无锡市还是毅达资本,都比之前更有信心,也更有方法。

2022-06-06 00:13:3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