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快枪手许家印:曾与王石擦肩而过或“王子复仇”?

发表于:2025-01-20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0日,12万科A周五强势涨停,成交额81.74亿元。由于近几日买入金额排名前列的机构营业部中频频出现于广州,因此市场猜测恒大可能在抢筹。恒大随后公告称购买万科A股票为收购项目投资,12万科A周五强势涨停,成交额81.74亿元。由于近几日买入金额排名前列的机构营业部中频频出现于广州,因此市场猜测恒大可能在抢筹。恒大随后公告称购买万科A股票为收购项目投资,看好其财务表现强劲。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恒大耗资近百
12万科A周五强势涨停,成交额81.74亿元。由于近几日买入金额排名前列的机构营业部中频频出现于广州,因此市场猜测恒大可能在抢筹。恒大随后公告称购买万科A股票为收购项目投资,

12

万科A周五强势涨停,成交额81.74亿元。由于近几日买入金额排名前列的机构营业部中频频出现于广州,因此市场猜测恒大可能在抢筹。恒大随后公告称购买万科A股票为收购项目投资,看好其财务表现强劲。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恒大耗资近百亿并不像简单的财务投资,万科股权争夺战又来了一个重量级的角色,万科股权争夺更加扑朔迷离。

在宝万股权纷争中突击举牌万科A的恒大,其老板许家印当仁不让地成这场股权纷争旋涡中的新焦点。诸如"许家印要买下万科""王子复仇"等等话题一时甚嚣尘上,恒大官方的说法--"财务投资者",反而很少被人提及。

据证券市场周刊

其实,外界的"深入"解读并非空穴来风。回溯20年前,许家印刚有创业想法时,他还只是一个拿着3000多元月薪的"职业经理人";10年前恒大地产年营收达到40亿元,和同期的万科200亿元营收相比相去甚远;今年中国恒大的销售目标是3000亿元,至7月底已经完成1847.9亿元的销售任务,和万科几乎持平。这正是许家印的强悍之处,他用极少的资金快速撬动一盘大生意。在入股万科后,许家印会不会拾级而上、登堂入室?鉴于恒大遭遇资金困境时,许家印和王石曾有过不愉快的接触,在王石深陷麻烦之时,许家印会不会上演"王子复仇"?

地产业的快枪手

在"大跃进"开始的1958年,许家印出生在河南周口太康的一个贫穷农家。在他几个月大还处于襁褓中的时候,母亲因病离世。和50年代出生的人一样,许家印对自己青少年时期最深的记忆常常归结为两个字:饥饿"。他"的老家太康县至今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他小时候常常是手捧地瓜就算一餐。即使这样,家人省吃俭用支持他上学,直到高中毕业。

当时,年纪轻轻的许家印一心想着离开农村到城里去。他在农村待了两年后,高考政策恢复,他马上参加高考,连考两年,最终以周口市前三名的成绩拿到了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的通知书。许家印在大学学的是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南舞阳钢铁公司工作。他成功端上了"铁饭碗",成就了少时的理想,他也的确一干就是10年,从技术员做到厂长(处级干部)。

1992年,伴随小平南巡,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正式确立。在公职人员下海潮、一波接一波的创富神话冲击下,许家印放弃了来之不易的"铁饭碗",南下深圳。当时,他手里只有用10年工作积攒下的2万块钱,他不敢贸然创业,而是先做起了打工仔。最终在一家名为中达的贸易公司做了业务员,他在自述中说他遇到了一位好老板。实际上,许家印这个"大龄"业务员肯吃苦,更善于学习,一上手就为公司创造出业绩。老板因此对他提拔重用,3年后许家印就成了这家公司的总经理。

1995年底,经过多次争取,许家印获得了老板支持,他带着一名司机、一名出纳、一名业务员以及一部标致车,去广州赶潮房地产业。

许家印在广州成立了名为鹏达的房地产公司--这几乎是一家空壳公司--仅有的初始运营资金10万元是许家印自己筹措而来,也没有一个项目。就是这么一家只有牌照的公司,许家印和他仅有的几个员工用3个月的时间从银行贷款2000万元,并立项珠岛花园。为了把项目做好,他跑遍了广州所有新建楼盘,然后针对大户型盛行的状况提出做小户型。但那上千万本金根本不够支持整个项目按照一般的开发流程展开,他惟一的出路是把项目尽快投放市场,回笼资金。于是,快"点,快点,再快点"成了许家印和他的同事们的紧箍咒,项目建设和销售需要盖108个章,同类企业效率高的用一年半盖完,他们只用了一年。珠岛花园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销售,同时因为小户型、总价低,一炮走红。

珠岛花园项目创造了2亿多元净利,可许家印的心情是复杂的--他那3000多元的死工资没有因此上涨。于是,他选择一个机会和老板深谈,在感激老板栽培提拔后提出加薪,但没有获得回应。他随即在1997年走上个人创业道路,事后他回忆说,如果老板开出10万年薪他可能就不创业了。

1997年创业做地产算不上好时机。当时的地产政策还未清晰,整个房地产业处于低谷,白手创办恒大的许家印只有一辆车和他开发珠岛花园项目的经验。

当时,海珠区原广州农药厂11万平方米的地块正低价挂牌抛售,因为地处工厂区、市政配套不全,房企对该地块没什么兴趣。许家印却决定把它做成恒大的第一个项目。尽管如此,没有钱的恒大还是支付不起地价款。为此,许家印想了一个方法--分期付款,他说服卖家把地块分成三块然后分期付款。拿到首期4.7万平方米地块后,他需要付款500万元,他用该地块抵押获得600万元贷款,从而买地和启动该项目得以一块进行--这就是恒大的金碧花园项目。同时,他还要求施工方垫资(五成)建设。

金碧花园项目于1997年6月8日动工,8月8日公开销售,开盘价每平方米2800元,比海珠区楼盘均价便宜了近20%,当天上午323套住宅房源"半日光",整个项目由此得以盘活并获得数亿元净利。用最少的钱、拿更多的地、快速开发、快速回笼资金,这成了之后恒大在广州和全国迅速做大的杀手锏。

2004年,许家印"撒豆成兵",派出200多人进入二三线城市找地,逐鹿全国。到2007年,恒大一年内获得的土地比前一年多出6倍多,覆盖全国22座城市。对比来说,万科进入全国29个城市,用了近10年时间,恒大只用了3年多一点的时间。

困境中与王石擦肩而过

在用最少的钱撬动一个大生意的理念支撑下,恒大实现了裂变成长,但这也曾让许家印深陷危机。

许家印项目运作模式是拿地-融资(曾严重依赖银行贷款)-快速开发-回笼资金-偿贷,这样的模式决定了恒大疯狂的工作文化,因为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满盘皆输。

为降低经营风险,许家印一直谋求推动公司上市。2002年,恒大借壳琼能源实现上市,但因为处于熊市当中,这次借壳未能达成他的融资目的。

2006年6月,恒大筹备香港上市。恒大的"圈地运动"提速,同时获得美林、德银、瑞信、淡马锡等知名机构的强力支持,这也就有了恒大2007年土地储备规模暴涨的一幕。2008年3月,手握巨量土地的恒大地产启动了登陆港交所的路演。

造物弄人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风吹到亚洲,调控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瞬间降至冰点。恒大的资产估值被折价,这导致恒大做出终止上市的决定。

因为和美林、高盛、瑞信3家保荐机构签订了对赌协议,IPO失败让许家印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恒大的业务也出现问题,当时恒大在全国设立了37个项目,其中只有4个项目达到了开盘销售的标准,资金缺口据信超过120亿元。曾经囤积的大量土地也成为公司的发展包袱。

许家印最需要的就是资金。有媒体报道称,他曾拜访万科,万科最终没有伸出援手,这是他与王石仅有的一个公开的交集。

之后,他奔赴香港,希望从富豪"朋友圈"中得到急需的资金。接着,郑裕彤家族、科威特投资局、德银和美林等机构,共出资5.06亿美元入股恒大。其中,郑裕彤家族以1.5亿美元取得恒大3.9%的股份。2008年6月26日,5亿多美元打到了恒大的账上,许家印松了一口气。靠着这笔钱,他启动了全国37个项目中的18个,这批项目赶在"十一黄金周"一起开盘,并用"低价"+"明星"的策略推动这些楼盘热销,两个月内即回笼资金50亿元。

在许家印自救的同时,2008年11月10日,国家推出了4万亿救市计划,对房地产业从调控转为刺激,地产业遭遇困境的公司业绩集体反转。其中恒大的销售收入首次破百亿,达118亿元,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不复存在。

2009年,恒大在香港上市,许家印也成了内地首富。

产业资本大玩家

日前,恒大耗资近百亿举牌万科,几乎成了社会事件。这其实掩盖了许家印自公司上市以来持续的资本运作行动。

恒大在2009年11月上市,2010年就以831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逼近万科841万平方米的规模。之后,巨资收购广州足球俱乐部,成立恒大文化产业集团,涉足音乐、动漫和影视等业务板块。2013年,恒大营业收入破千亿,也是在那一年,恒大正式确定多元化发展战略,推出"恒大冰泉""恒大粮油"等新品。2015年8月,恒大以39.39亿元成功竞得中新大东方人寿保险公司50%股权,11月该项并购获监管层批准并更名为恒大人寿。

涉足保险业,为恒大"保险+地产"双轮驱动提供了基础。同时,这为许家印举牌上市公司提供了新平台。许家印指挥恒大人寿以及中国恒大买入了十多家上市公司股票。

根据中国恒大公告,其2015年现金总额为1640.2亿元,加上期末未动用的银行授信额度,中国恒大的资金池规模约为3185亿元。同时,在中国恒大2015年总资产7570亿元中,含6148亿元负债和757亿元永续债,负债率高达81%,净负债率93.4%;其净资产仅665亿元,约为万科净资产1002亿元的1/2。

也就是说,许家印用小资金撬动资本市场的逻辑一如当年。

2022-05-12 15:40:1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