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OLED品牌争夺战,创维将成最大赢家
纵观彩电界近一年来的发展趋势,OLED电视的画质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作为显示行业的突破口,OLED电视毋庸置疑是行业关注的焦点。OLED电视拥有像素控光的特点,可通过像素控光技术,为我们呈现出更加通透、更细致的画面。2017年作为OLED电视发展的爆发元年,在彩电显示之争中,OLED电视独占鳌头。
相比彩电市场整体的平淡,OLED的逆势增长更是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据苏宁数据显示,在2017年11月3日彩电超级品类日,OLED电视销量增长了509%,在2017年末,OLED仍保持火热态势。同时,奥维云网也预测,2018年OLED电视将延续强劲涨势,仅中国一个市场的销量就有望增长300%。可见OLED电视在今后的发展,还会有更大的突破。
创维Crystal Sound OLED屏幕自发声电视亮相CES
OLED电视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吸引了主流彩电纷纷投身OLED电视阵营,并大力推进OLED电视的普及。2018年1月9日,创维、LG、松下、索尼等彩电品牌携带OLED电视产品,集体亮相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开启了OLED电视的开年首秀,引流全球彩电业加速向OLED显示技术转型。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CES展上,创维展示了OLED全系列电视新品,包括Wallpaper壁纸型OLED电视W9、折叠分离式OLED电视W8、CrystalSound OLED屏幕自发声电视等,其中,Crystal Sound OLED屏幕自发声电视的表现最为惊艳。该电视采用国际领先的"屏幕声场驱动技术",使超轻薄的OLED屏幕细微震动来推动空气发出声音,不再需要传统的电视喇叭或扬声器,整个OLED屏幕都是扬声器、声音从正面传出且任何一点都可以发出声音,使得显示图像和声音能够完美的融合,实现"音画同位",具有震撼的立体音效和临场感体验。此外,创维还带来了中国第一个全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在柔性AMOLED显示领域实现我国零的突破,代表着我国在柔性显示领域的最高技术水平。
中国OLED电视品牌格局已渐露雏形
纵观当下的彩电发展趋势,OLED电视将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已是大势所趋,而创维在OLED快速产业化、规模化、低成本化方面已经抢占了先机。早在2008年就开始布局OLED电视产业。创维在2013年推出国内首台OLED电视,2015年8月推出4K OLED电视,12月又推出首台量产的OLED HDR电视;2016年11月发布首台中国自主研发OLED电视,打破了国外对OLED技术的垄断;进入2017年更是推出了S9-I、S9300等多款的OLED电视;2017年5月份又推出了薄如壁纸的Wallpaper OLED 电视,成为国内OLED电视产品种类最多的彩电企业;如今在2018CES展上推出的CrystalSound OLED屏幕自发声电视,也是其代表之作。
事实上,创维的坚持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据奥维咨询发布的数据,2017年1-8月份,中国OLED电视零售三强分别是,创维39%,LG 23%,索尼13%,三大品牌占据7成份额。其中本土品牌创维表现亮眼,一家独占近4成市场份额,遥遥领先其他品牌。从媒体报道看,2017全年OLED电视品牌格局继续沿承了前三季度态势。在中国市场,创维、LG、索尼三大品牌各有优势。创维最大的优势是产品线丰富,价格亲民,市场策略较为灵活;LG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加持了"全球OLED电视老大"的桂冠;而索尼的优势是品牌口碑好,产品品质出色。
OLED即将走过市场培育期,2018年将正式进入品牌竞争期。换言之,公众对OLED电视的接受程度已经较高,无需再费尽口舌澄清各种不必要的传言;下一阶段,OLED电视的竞争格局将从"外战"逐步转向"内战",各大OLED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将不可避免地展开,创维或将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
2022-05-12 15:08:22- 上一篇
用户时代,创维如何赢得市场?
尽管2017年的彩电市场充满阵阵寒意,但依旧在冰冷的冬天中看到了希望:2017年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4781万台,同比下降8.1%;但与销售规模相反的是,电视的平均单价同比增长12.6%;与此尽管2017年的彩电市场充满阵阵寒意,但依旧在冰冷的冬天中看到了希望:2017年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4781万台,同比下降8.1%;但与销售规模相反的是,电视的平均单价同比增长12.6%;与此同时,在平均单价的带
- 下一篇
揭秘网络消费贷套现产业链
据新华社4天套现2500余笔,470余万元,收取手续费40余万元……近期,"花呗套现"入刑第一案在重庆江北区人民法院落槌,成为热议话题。记者调查发现,利用蚂蚁据新华社4天套现2500余笔,470余万元,收取手续费40余万元……近期,"花呗套现"入刑第一案在重庆江北区人民法院落槌,成为热议话题。记者调查发现,利用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苏宁"任性付"等网络消费贷产品实施套现的行为时有发生,更有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