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黄一鸣:公益摄影的责任担当与人文精神

发表于:2025-01-19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19日,当代中国有一种新生的摄影力量值得大家关注和为之称道,那就是蓬勃发展的公益摄影。公益摄影已被大家所熟知,从解海龙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开始,摄影在社会公益方面发挥当代中国有一种新生的摄影力量值得大家关注和为之称道,那就是蓬勃发展的公益摄影。公益摄影已被大家所熟知,从解海龙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开始,摄影在社会公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完成摄影人的职责之后,已经逐渐获得社会的赞誉并深入人心。公益是公共利益
  当代中国有一种新生的摄影力量值得大家关注和为之称道,那就是蓬勃发展的公益摄影。公益摄影已被大家所熟知,从解海龙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开始,摄影在社会公益方面发挥

  当代中国有一种新生的摄影力量值得大家关注和为之称道,那就是蓬勃发展的公益摄影。公益摄影已被大家所熟知,从解海龙希望工程的《大眼睛》开始,摄影在社会公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完成摄影人的职责之后,已经逐渐获得社会的赞誉并深入人心。

  公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纪实摄影助推许多摄影人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创作采风,经济条件好一些的摄影人除了努力创作之外,还积极投身到公益事业中去。摄影人肩负社会责任,崇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公益精神,用所掌握的摄影技术、资源为社会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摄影变得有温度、有宽度、有厚度、有深度。因此公益摄影蓬勃发展起来了,推动了社会进步及脱贫攻坚事业的发展,这种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文精神力量令人敬佩。

  公益摄影为脱贫攻坚做出贡献。中国摄影家协会及其各基层组织多年来积极组织摄影家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摄影活动助力脱贫攻坚,举办各种形式的脱贫攻坚为主题的摄影活动。比如,2018年,中国摄影家协会艺术摄影专业委员会会同安徽省扶贫办等单位主办"百部扶贫影像日记·第一书记"暨中国第二届扶贫公益摄影大展取得很好的效果。以第一书记的视角再现扶贫工作,系统、综合展现扶贫的各个方面。由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贵州省摄影家协会等主办的《2020影像见证脱贫攻坚主题公益摄影展》,以影像形式真实记录了贵州省"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历史事件,讴歌"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贵州精神,用影像展示贵州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华章。山东沂南中恒影像公益拍摄项目2020年春节前夕利用村民团聚的时刻为依汶镇五个村的526户村民拍摄了全家福。

  另据湖南《潇湘晨报》报道,该地开展"情系脱贫群众、助力乡村振兴"公益摄影活动,为脱贫户、为年满40-75周岁身体健康的老年夫妇提供免费拍摄结婚纪念照,并赠送30寸婚纱油画挂轴一幅和10寸照片一张,让脱贫户展现脱贫后的新面貌及感受社会的温暖。

  2020年,广西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同江村,由于受到疫情影响,村民种植的香葱无法打开销路,损失近十万斤,还有近万斤烂在地里无法收割,为把村民的香葱损失降到最低,帮助农户走出困境,多家单位组织摄影人到三江坡开展了公益扶贫摄影活动,认购了爱心香葱和生菜1500多斤,并为当地拍摄了大量的推广宣传照片,帮助村民解决困难问题。这样利用摄影为脱贫攻坚服务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摄影人树立了典范。

  摄影组织热心公益事业,义务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北京公益摄影协会是国内唯一的一家政府批准成立的公益摄影社团组织,由协会创会主席许洪绪先生发起的"全国光影助学工程"也是唯一的一家用影像艺术推动西部青少年艺术教育扶贫的优秀群众性团体。多年来通过影像为新时代文化和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公益事业奉献爱心。创会主席许洪绪先生携手中国百名摄影艺术家、四百余名公益大使及爱心企业家组织的扶贫团队历时5年,总行程十余万公里,先后在青海、贵州、云南、甘肃、内蒙等十九个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省、市、自治区,60多个贫困县,捐助成立了66所光影助学工程校区,培养了1386名贫困地区青少年儿童,今后每年还以20%的数量递增。光影助学工程从小学、初中、高中开始分阶段培养,现培养出在读研究生6名,在读大学生185名。2021年又开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光影助学工程伴随着我国脱贫战略,又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再新建15所光影助学工程校区,为东西部差异建立手拉手一对一助学帮扶校区。公益摄影师们走进各个校区,走进学生山里的家里,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发掘民族文化,向少数民族青少年传递影像技术,教导他们记录在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过程中自己家乡的发展与变化。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在青海省玉树州称多县捐助成立第31校区的藏族学生更松求卓2020年考上青海大学成为大学生。她说:"2018年我很荣幸加入了全国光影助学工程,摄影让我发现了身边许多的美,从此以后我的人生有了很大的转折,为我们山区的贫困生打开了一扇影像艺术文化之窗,也为我开启了一道走出大山之门。"

  在河北省保定市太行山区的曲阳县,有一位农民出身的摄影师叫刘向阳,从1986年开始,走遍全县360多个村庄,拍摄数万张照片,为400多名贫苦孩子建立档案,通过个人资助与社会捐赠的方式使108名失学或病患中的孩子得到救助,用相机演绎公益摄影爱心助学工程。昔日贫困的学子们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当上了雕刻工等,每个孩子都过上了幸福生活,都有了一个美好的未来。

  公益摄影始终以人民为中心,为不同阶层的民众服务,贡献爱心和力量。自2007年开始,海南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多次组织摄影家深入基层免费给老党员和老战士拍摄肖像,至今已经为300多名老人拍摄并免费赠送了肖像。2021年,该协会联合海口日报摄影部在海口地区寻访健在的40多名琼崖老战士,拍摄和讲述老战士在战争年代鲜为人知故事。在近一个月上千公里的寻访中,青年摄影家走村窜巷,听老人讲述他们难忘的故事,给老人拍摄肖像,许多老战士都是第一次身挂荣誉奖章,神采奕奕地面对镜头,很多老人感动得流了眼泪。

  贵州凯里摄影人张林与其丈夫龙云茂,从2016年开始,走遍了黔东南州16个市县,180个乡镇和800多个村寨,为1200多名抗美援朝老兵拍摄公益照片,寻访路程超过5万公里。联合"志愿军老兵帮扶计划"组织,为志愿军老战士们特制纪念章800多枚,纪念版棉服680余件,为老战士送去关爱和温暖。并举办摄影展览和出版画册,组织老战士进军营、进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义务为各单位、各部门作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专题讲座等等,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

  公益摄影不是秀场,要排除偏见,要有底层意识、吃苦耐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许多摄影人都有很强的公益意识,前面说到的解海龙等摄影人以外,还有摄影家朱宪民、张桐胜、胡颖、李树峰、李伟坤、王悦、王玉文、蔡征、吴家林、王福春、蒋建雄等等都是热心公益的摄影人士。多年来,云南摄影家吴家林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有两位香港摄影学生,参加了吴家林2011年6月在大理的摄影培训后,对朋友说:"吴家林老师将毕生的摄影秘密毫无保留地交给我们。这样真诚无私的老师,我们一定要为他做点公益事情。"于是就筹款50万元到吴家林的家乡昭通,在云南省盐津县庙坝镇张溪小学捐赠了一栋"吴家林教学楼",2013年教学楼落成。2014年,吴家林在香港义卖"云南山里人"摄影作品,卖得45万港元,全部捐赠家乡,在昭通市昭阳区盘河镇建了新华小学教学楼。纪实摄影家王福春在2020年以前,经常利用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跟随公益摄影组织深入高原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公益摄影活动,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王福春2020年3月因病去世以后,他夫人刘未容女士及家人决定把他所有摄影作品版权和影像遗物捐赠给北京公益摄影协会,用于全国光影助学工程教学与研究,培养和帮助光影助学班的孩子们。广西纪实摄影家蒋建雄是一位身患尿毒症的危重病人,但在重病期间,他依旧不忘爱心助学,拿出自己的照片销售款10万余元,分批捐赠给融水山区尧告村的贫困学子。

  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发起人许洪绪主席说:"五年前刚开始做公益摄影最大的难题是不被人理解,大多数人都觉得当下摄影都是以经济利益和个人荣誉为目的的时代,你去推动公益摄影,好多人都感觉不可思议,甚至他们会认为你不是傻子就是另有企图。"看来在公益摄影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除了付出金钱和时间,还要有勇气和毅力,公益事业总是洒满阳光。

  公益摄影是大有可为的事业,体现了摄影人的责任担当和人文精神,长久以来得到了各级摄影组织和摄影人的大力支持,朝着蓬勃发展的态势前行。笔者看到,现如今,每年底年初都是公益摄影组织最繁忙的时候,也是公益摄影人彰显责任担当之时,公益摄影人永远在路上。

  《好伙伴》摄影:布周(藏族)光影助学工程六校区高中一年级,这幅作品荣获北京国际摄影周第四届民族之光摄影展二等奖。

  《渴望》摄影:马飒娜F(东乡族)全国光影助学工程四十七校区高中一年级学生,这幅作品荣获全国第五届民族之光摄影展一等奖。

  《留守儿童》摄影;更松求卓F(藏族)光影助学工程三十一校区高中一年级,作品荣获第六届民族之光摄影展二等奖。

  《数学题》摄影:韦国燕F(水族)光影助学工程十一校区初中二年级学生,作品荣获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二等奖。

  《童年梦》摄 影:尼周(藏族)光影助学工程六校区高中一年级,这幅作品荣获丝路国家青少年摄影竞赛一等奖。

  2021年10月19号来到山东省王杰小学教育集团,这里是王杰英雄故里,在王杰小学捐助成立了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第63校区。许洪绪在跟光影助学班孩子们指导摄影,并讲给孩子们述王杰英雄的故事。

  2021年10月19号来到山东省王杰小学教育集团,这里是王杰英雄故里,在王杰小学捐助成立了全国光影助学工程第63校区。许洪绪在跟光影助学班孩子们指导摄影,并讲给孩子们述王杰英雄的故事。

  2021年12月2日,海南青年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周旭给琼崖纵队老战士黎春连送照片的时候,认真听老人讲述以前的故事。 黄一冰摄影

  2021年12月2日,琼崖纵队老战士林书舜老人(右)和老伴一起拿着照片让摄影师再拍一张合影照片。 黄一冰摄影

  林书舜,男,1923年9月生,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委会永创村人,1945年4月参加琼崖纵队,为神枪中队队员,参加过多次战役,打击侵华日军和国民党反动派,1947年9月复员返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和岭脚乡乡支部书记。 黄一冰摄影

  朱深保,男,1926年6月生,云龙村委会太乙村人,1950年1月跟随家中其他三个兄长参加琼崖纵队。 黄一冰摄影

  黄世明 志愿军63军188师564团1营1连战士。张林摄影

  黄世明,志愿军63军188师564团1营1连战士。

  贵州省息锋县人,汉族。1932年生,1950年入伍,1951入朝,多次参战。1952年因伤回国,在贵州荣军学校休养学习,1956年转业,安置在台江县民政局工作,后在县工会退休。

  在朝鲜的一天,黄世明他们在驻守的180.6高地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时,黄世明端起冲锋枪杀红了眼,只看见敌人成片的倒下去,没有注意到天上的飞机。一个炮弹扔下,他倒在血泊之中,从此失去了右臂,成了一位残疾军人、荣立二等功。1956年转业回国后,自强不息,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个人把三个女儿拉扯大(妻子在大女儿五岁时去世)。如今,苦尽甘来,过着平静、幸福的晚年生活。 张林摄影

  张福长,志愿军67军597团3营9连班长,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人,汉族,1929年生,1951年入伍,同年入朝,1954年9月,从朝鲜回到青岛,1964年转业支援贵州安置在凯里市粮食局任局长。在州发改局退休。张福长在朝鲜多次参战,英勇顽强,所带领的班级屡立战功,荣获班级体一等功一次,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 张林摄影

  杨再芳,志愿军47军140师419团2营尖刀连副排长。

  台江县萃文街道人,汉族。1929年生,1948年入伍。曾参加平津战役、河南、武汉、西藏等解放战争,参加了中印自卫反击战、湘西剿匪等战斗,并担任副连长。1951年4月入朝,在第五次战役、反细菌战、上甘岭战斗、夏季反击战等战斗中英勇顽强,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颁发的二级战士荣誉勋章一枚,并火线入党,提为副排长。1970年转业回台江后在多个岗位任职,后在台江县政府战备办主任岗位上退休。

  在朝鲜,杨再芳他们驻守的阵地前面有一个小山头,美军一个排就驻扎在那里。美军的这个排严重阻碍了志愿军进攻的道路。组织上让他们尖刀连抽调一个班去把它端掉,班长杨再芳接受了这个任务。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他们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对敌人所在的阵地进行了摸底。这天晚上12:00趁天黑,他带领12个战士摸到了敌人的前沿阵地,鬼子居然还在睡觉。他们突然发起冲锋,先用手榴弹,然后机关枪冲锋枪同时开火,短短三分钟就把这个排的美军全部消灭,有的还没有起床,就成了俘虏。不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报道了他们班的事迹,为此,杨再芳荣立二等功,荣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一枚,并提为副排长。

  杨再芳一生战功卓著、伤痕累累,直到去世身上还带着一块弹片去见了他的老战友。 张林摄影

  《中国摄影报》2021年1月4日第三版。

  黄一鸣,作家、纪实摄影家、摄影评论家、高级记者。

2022-05-12 02:51: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