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筑梦苍穹
这是天地间壮美的一幕。 沙漠戈壁、广袤的黄沙、红白相间的巨大降落伞,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拖着返回舱缓缓着陆,稳稳坠入预定区域。 4月16日,距离"太空出差"6个月的神舟十三号宇航员乘坐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返回地球家园。 在空间站阶段第二次载人飞行任务顺利成功。 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任务目标已经完成,正式进入空间站建设阶段。
第七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载人航天取得的巨大进展令人振奋。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勇攀高峰,追梦航天稳中走远。 2021年我国共实施发射任务55次,发射次数居世界第一位,以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火星探测为代表的航天重大项目新闻频传; 航天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商业航天取得新进展,中国航天继续书写太空探索新篇章。
"祝融"探火,"义和"蒸蒸日上,"天和"满天飞,航天重大工程成果丰硕
"我从船上出来,感觉很好! "2021年11月7日,广别天河13年后,翟志刚的声音再次从太空回到地面。 "我一会儿从船舱里出来,心情很好! "王亚平说。 穿着新一代"飞天"舱外服成功出舱的她,迈出了中国女性舱外宇宙飞行的第一步。 "下次从船上出来,感觉很好! "叶光富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 神舟十三号宇航员乘组也被称为"心情好"的乘组。
宇航员信心冷静,反映出中国航天在自主创新的引领下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1年,中国航天一次次飞天追逐梦想,一次次把梦想变成现实,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祝融"探索火,在遥远的火星上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迹。 "义和"日益实现中国太阳零探测突破。 "天和星星"在星星上飞舞,将故乡扩展成广阔的星空……
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成功,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高。 从地球月系到行星间,我国在行星间探测征兵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穿越4亿多公里的深空,2021年2月10日,天问1号探测器顺利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 5月15日,探测器在火星着陆,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了中国人的印记。 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回探测,100天的行驶距离突破1000米。 6月11日,天问1号探测器登陆火星的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意义的进展,也展示了中国航天创新的信心。
中国空间站实现阶段性目标,载人航天实现新突破。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和核心模块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5月29日,天舟二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天和核心模块。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访问者"。 9月20日,天舟三号宇宙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和核心模块和天舟二号宇宙飞船组合体对接。 10月16日,宇航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第二批"访问者"。 开船、太空授课、轨道实验……中国在太空的速度、中国的奇迹令人印象深刻。
月球探测任务科研取得新进展,轨道器和月球车任务刷新纪录。 2021年3月,嫦娥五号轨道器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日地L1点探测轨道的航天器,开展了任务。 嫦娥四号着陆三周年之际,玉兔二号月球车里程突破1000米。 同时,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不断推进,中科院最新发布研究成果,证明月球到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晚期演化历史认识的空白。
航天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进入空间能力显著增强
2021年12月30日0时43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九号送入预定轨道,为中国航天2021年发射任务画上圆满句号。 2021年,中国航天达到每年55次。
中国航天高密度发射的背后,不仅是数量的变化,还有发射能力的提高,是航天科技勇攀高峰、自强不息的集中体现。
突破400次! 2021年12月10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次数正式更新为400次,成为中国航天历史上又一里程碑。 运载火箭的能力是多少,中国航天的舞台是多少? 2021年,我国运载火箭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新型运载火箭投入使用,进入空间能力日益增强。 中国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首次实现应用飞行,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型谱进一步完善。 突破关键技术难关,为后续运输能力再次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快舟系列火箭和民间宇宙企业开发的火箭也精彩登场,中国航天运载火箭队伍更加充实。
500个以上! 2021年,中国航天应用服务继续取得重要进展,在轨运行的应用卫星数量超过500颗。 天通一号03星、天锁一号05星、风云三号e星、海洋二号d星……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仰望星空,以中星、亚太、天通等系列卫星为代表的通信广播卫星体系,以风云、资源、海洋、环境减灾、以高分、天绘等系列卫星为代表的遥感卫星体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协同结构比较完善的卫星应用体系,将以高分专项为例,高分遥感数据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调查、环境保护、农业发展、林草监测、防灾减灾、气象预报等领域。 航天科技造福民生,带来显著社会和经济效益。
商业航天正在稳步推进。 商业航天已经成为我国航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部门和地方相继提出政策意见,推动从商业航天到发射、运营、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推动技术创新,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021年,全国商业航天企业超过160家,商业卫星制造领域高速发展,参与机构不断增加,商业发射服务领域取得新成绩。 民营航天企业在政策指导下,整合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持续快速发展。
实施新重大工程,全面启动新一轮航天强国建设征兵
星空无边无际,探索永无止境。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2022年,中国航天蓝图将绘制完毕,中国空间站将完成轨道建设任务。 四期探月工程、小行星探测重大任务正式开工研制; 计划每年发射60多次任务,对国家实验室等系列建设任务进行深空探测论证……中国航天强国建设将全面启动新的征程。
"2022年是空间站建设决战决赛结束的一年,全年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实施6次发射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表示,建设中国空间站、建设国家航天实验室是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航天强国、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
据介绍,今年中国空间站轨道建设将完成,以天和核心模块为控制中心,以天问、梦天实验室为主要实验平台,照顾多年的空间站将全面建成。 神舟十四号飞行组和神舟十五号飞行组分别完成在轨停留6个月的任务。 值得期待的是,在2名机组轮换期间,创造6名宇航员共同滞留空间站的新记录。
确定建设航天强国目标,我国正式启动新一轮航天重大工程,一步一步开启星际探索新征程。
未来五年,中国将实施四期月球探测工程,发射"嫦娥六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域采样返回。 发射"嫦娥七号"探测器,完成月球极区高精度着陆和阴影凹陷飞跃探测; 完成"嫦娥八号"任务重大技术攻关,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在行星探测工程中,我国将发射小行星探测器,开展近地小行星采样和主带彗星探测,开展火星采样返回、木星类探测等重要技术攻关。 论证太阳系极限勘探等实施方案。
此外,中国将推进重型运载火箭研发,培育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发射、近地小行星碰撞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太阳系极限探测等重点项目,持续完善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健全空间环境防控体系能力。
张克俭说,今年航天日是以"为航天点亮梦想"为主题,弘扬航天精神,传播航天知识,推动航天员奋发有为,接力建设航天强国。 同时,激发了全社会崇尚科学、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理想信念,汇聚了以航天梦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2022-05-12 13:03:40- 上一篇
河南暴雨 南阳临街商铺被淹
4月24日,河南南阳暴雨当晚袭击河南南部地区。 南阳部分道路积水,临街商铺室内积水,水涌入居民家中。河南省南阳市气象台24日23时31分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25日03时09分解除暴雨红色预警。 目前南阳市区及辖区乡镇和街道降水量明显减弱,将解除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前期部分地区累计雨量较大,可能诱发小流域山洪、城市积水、农田积水等次生灾害,请注意防范。南阳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23日启动防汛三级应
- 下一篇
沙漠蝗虫能吃吗 背后真相实在让人惊愕
沙漠里的蝗虫能吃吗非洲蝗虫灾害的影响比较差,很多人担心来到中国,危害中国。 沙漠中的蝗虫在哪里? 不熟悉蝗虫灾害的人,可以看一下本站提供的详细介绍,感兴趣的人一起看吧。沙漠中的蝗虫在哪里千亿只沙漠蝗虫越过红海,现在在巴基斯坦和印度肆虐。 2月10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向世界发出警告。 非洲之角地区沙漠蝗虫持续繁殖,对该地区的粮食安全和居民生活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 希望各国高度警惕,共同行动,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