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梁建章:别让过度防疫毁掉经济

发表于:2024-11-28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8日,我们想说的是,零风险零感染当然是每个人都想实现的理想目标,但从现实出发,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是在保持社会经济正常秩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疫情的流行。牺牲一切追求极端的"震惊"措施,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全面胜利,甚至不是悲惨的胜利。自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发生以来,各地采取了严密的死守措施,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积极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疫情隔离措施呈现自上而下逐步加码的趋势,对个人、企业、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想说的是,零风险零感染当然是每个人都想实现的理想目标,但从现实出发,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是在保持社会经济正常秩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疫情的流行。

牺牲一切追求极端的"震惊"措施,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全面胜利,甚至不是悲惨的胜利。

自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发生以来,各地采取了严密的死守措施,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积极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疫情隔离措施呈现自上而下逐步加码的趋势,对个人、企业、社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社会、经济成本。

梁建章和黄文政老师再次就受疫情防控影响的中国经济撰写论文,建议在数据分析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采取阶段性隔离措施,呼吁社区可以加码隔离休息。

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24时,湖北省以外地区新确诊病例已连续12天减少,从2月3日新增890例减少到2月15日新增166例。 这一下降趋势表明湖北以外地区疫情可控。 在2月15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除了表示湖北以外其他省份疫情明显积极向好,还提到在做好疫情防控和病例救治的同时,尽量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事实上,这也是我们一直关心和担心的方向。 不能让基于过度恐慌而采取的过度隔离措施破坏中国经济。

面对疫情,各地目前采取严防死守的态度,许多都是必要而值得尊敬的。 但是,在防治过程中,也出现了将外来的人和有旅行经验的人视为洪水猛兽的过激做法。 对此的隔离措施也有从上到下添加代码的趋势。 例如,市政府可能要求只隔离疫情严重地区的人员,到小区后居委会和物业要求所有有旅游经验的人员一律自我隔离14天。 为了确保这些编码措施落到实处,各小区还陆续推出了临时许可证、出入证、宵禁等措施。 在看似保障生命安全的同时,也为整个社会付出了近乎瘫痪的巨大代价。 例如,到几个城市出差的员工在甲地隔离14天,到乙地隔离14天,到丙地隔离14天,每次隔离14天,就不能正常工作。

当然,我们相信生命安全确实应该受到最高层次的重视,规则制定者和执行者的初衷也是善良的。 但是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疾病,不仅仅是新冠引起的肺炎。 已有媒体报道,受疫情防控措施影响,部分癌症患者和艾滋病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 然后,付出这些代价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例如,目前确诊的数万名患者中,有多少人从非疫区回家隔离期间确诊? 请搜索一下有关各自居住地的新闻。 答案可能会完全推翻你现有的预想。 至少从目前报道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病例都有疫情严重地区的居住史和旅行史,而很少有病例从一个疫情不严重的地区返回居住地,在14天的隔离期内确诊。

可能有人会说,即使只有很小的可能性,也必须全力确保零风险。 这种想法在理念上可能是正确的,但在实践中忽视了社会成本的因素。 要确保这种零风险,全国成千上万的旅行者必须接受14天的隔离期,要知道这可能会给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认为,只有在数据分析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采取逐步隔离措施,才能在疫情防治和秩序恢复之间取得平衡。

首先,对疫情严重地区的旅游者,要严格执行14天隔离措施,这也应成为各园区集中资源的重点对象; 其次,来自疫情不严重地区的旅游者,可以在分析历史数据的基础上,尝试取消或缩短隔离时间。 考虑到钟南山团队公布的潜伏期中位数为3天,将14天降至7天,实际上足以将风险降低70%至90%,同时明显降低对经济和生活的影响。 最后,各地可以利用几大运营商的移动漫游数据帮助评估感染风险,判断是否需要隔离措施。 假设有人已经在A地隔离了14天,然后驱车前往B地的住宅。 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感染风险并不总是明显高于住在b地的人。 另外,也不需要接受另外14天的隔离期。

实际上,在全国重视疫情防控的背景下,数据分析必须摆在重要位置。 例如,一些人认为旅行者必须被隔离14天,是因为他们在旅行中可能经历了机场和车站等高风险公共场所。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这些地方真的风险很高吗? 目前,除湖北地区外,各地都在深入调查大部分确诊者的流行病学史,这些数据中,有多少感染是由乘坐飞机或高铁引起的? 机场和车站的等待时间发生了多少人? 对各地汇总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根据结论对不同地点、不同交通工具进行不同的风险评估,最后根据风险的高低采取相应措施是更有效的方法。

对于目前一些地方一刀切的做法,等于把所有压力都压在基层。 因此,一方面,小区物业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发现这些时间非常辛苦,需要实施风吹雨打隔离措施和限行,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容易成为各种矛盾的实际承担者。 例如,业主可能会提出居委会限制自由出入的法律基础来自哪里。 可能会有企业发出悲鸣,为什么再就业计划会被居民委员会卡住呢? 如果数亿劳动力被隔离在各个小区,各地企业难以再就业,国内航空业、酒店业全面瘫痪,各类国内国际交流完全受阻,将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承受不了的代价。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半停顿状态,一个月至少是万亿级损失。 如果这种状况持续2-3个月,很多中小企业就会倒闭,失业者也会增加,对社会稳定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这几天的新闻报道中,很多政府部门已经开始转变思维,采取了更实用的防治措施。 例如江西省发布4号公告,规定省内各地区之间全面撤销设置在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的防疫站或检查站,严禁各地有不严重的疫区拦截车辆劝告。 比如杭州,为了缓解企业招工难、职工来杭交通困难等问题,将与铁路部门会商,在疫情相对平稳、来杭就业人员集中的部分省市开通专列。

以上做法的目的是,消除疫情防治过度封闭,重新开通连接中国经济的各个环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形成了在全球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产业链。 既然如此,各方也有责任和义务确保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畅通。 在整个产业链中,如果一个环节不通,整个链条就有可能崩溃。

以大家最近关心的口罩问题为例,一方面,无论是居民还是企业,现在口罩都有很大的需求量,很多企业担心口罩短缺可能会影响正常工作; 另一方面,如果口罩制造企业的员工不能马上重启,或者原材料供应商、运输企业等上下游企业面临人手不足,口罩供给也难以得到保障,可能会影响其他企业的重启,形成某种恶性循环。

如果说口罩量不足还是比较短期的问题,那么如果长期以来外贸相关行业因重启延迟而难以按时发货,即使现有交易可以以"不可抗力"为抗辩理由,从外国客户的角度来看,也可以代替中国企业如果这种观念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对中国制造业的打击将比贸易摩擦更可怕。

考虑到这些风险,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内的各级政府部门提出,减少疫情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预防疫情同等重要的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把实事求是、科学分析的理念深入到各小区的具体工作中,不要阻碍大量复工居住地出入口的出现。 现在,各地方各自为政,引起信息的不透明、不确定,返工者的担忧高涨。 如果每个拐角中有不平顺的,其他拐角也会受到影响。 为此,国家要统一明确调控和隔离政策,地方各有政治不合理措施不能阻碍全国局面。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零风险零感染当然是所有人都想实现的理想目标,但从现实出发,我们要追求的目标是在保持社会经济正常秩序的前提下,把疫情控制得尽可能低。

牺牲一切追求极端的"震惊"措施,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全面胜利,甚至不是悲惨的胜利。 我们希望自上而下的大额支付能够更加有节制地生效,为中国经济早日复苏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2022-05-12 13:02:3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