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2022年的产房静悄悄 5年前的产科病房像菜市场

发表于:2024-11-28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8日,喜静的孩子在2022年看到世界似乎是明智的选择。 至少在生命的最初几天,他们会比以前的新生儿安静很多。2021年,1062万婴儿在中国出生,比因饥饿而载入历史的1960年少了340万人。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人数最少的一年,也是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达到新世纪高峰以来连续第五年下降。很多人表示"菜市场"和5年前的产科病房,但现在受出生率下降和新冠引起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医院的产科都有所安静。 北

喜静的孩子在2022年看到世界似乎是明智的选择。 至少在生命的最初几天,他们会比以前的新生儿安静很多。

2021年,1062万婴儿在中国出生,比因饥饿而载入历史的1960年少了340万人。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生人数最少的一年,也是2016年全国出生人口达到新世纪高峰以来连续第五年下降。

很多人表示"菜市场"和5年前的产科病房,但现在受出生率下降和新冠引起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医院的产科都有所安静。 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主任介绍,疫情爆发前,早上7点的门诊大厅总是像春运期的车站,但这已经结束了。 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综合服务台工作人员对咨询人表示,建档名额充裕,"不像从前了"。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医生护士超载不能工作,浙江杭州树兰医院产科医生有时一天一台手术也不能做。

北京市东城区妇幼保健院是一所承担基层医疗职能的公立二级医院,2016年下半年平均迎来200多名新生命,目前每月仅有20-40名婴儿出生。 产房护士站每天写《产房日报》,记录当天出生宝宝的信息、"xxx之子/女、顺产/剖腹产"。 2022年4月11日,刊登在日报上的是数字:"0"。

1

产科护士长梁弘来到东城区妇幼保健院(前东四妇产医院)时,年仅十九岁。 生孩子离她很远。 20多岁的时候,她经常上夜班。 白天睡了觉,傍晚去了北京酒店的宴会厅跳了交际舞。 那是当时的时尚,宴会厅里有成千上万的人,她穿着普通的衣服,配合乐队的伴奏,从晚上7点到10点跳,骑自行车来医院上12点的夜班。

她快退休了。 单身的自由、新婚的甜蜜、养育女儿的痛苦和满足,与35年的产科生活重合。

在1992年拍摄的照片中,她怀孕5个月,坐在自己医院的产科病房里,墙面由白色和绿色组成,用鲜艳的红字把床号标记在绿色的窗框上。 除此之外,是白色的床、白色的患者服、深木色的床头箱。

2022年,粉和蓝取代了所有这些。 墙面、枕头、被套、床单、窗帘,搭配柔和的加奶粉色、抗菌布深蓝色。 很久以来,产科病房有8人,一个人带着好几个家庭。 梁弘说,病房里总是混杂着"血、排泄物、家人送来的各种食物"的气味,空气有点脏。 产妇不能吹对流风。 她们小心地拉上窗帘,打开窗户通风。

现在病房换成了双人房,一般只住一个人。 空气中弥漫着微弱的消毒水的气味。 即使如此,两列病房也只使用了一列。

这家医院坐落在距离南锣鼓巷600多米的中国式建筑中,被老胡同包围着小心翼翼地发挥着拳击手,建筑面积只有朝阳区妇幼保健院的二分之一。 2005年至2013年期间,医院停业,重新开始时进行了整修。 产科病区由三所四合院改造而成,两个庭院露天种植石榴、玉兰、桃花、冬青。 一个院子被换成地砖,装上玻璃屋顶,供患者休闲活动。 2016年下半年,医院分娩量在梁弘的记忆中达到最高峰。 除了病房的过道外,她们还在这间"阳光房"里放了六张病床备用。

时间会在这个产科留下痕迹。

连接分娩间、护士站、病房的双层木门,门缝处有3处明显划痕,漆皮脱落,露出棕黄色树木。 2016年前后产量大,她们每天都要换房、换床,门被推着产妇的平车轧坏了。 刚开始有几排防磨铁皮,因为棱角很尖锐,推车的人手上有划痕,几排被去掉了,剩下的白铁皮也变圆了,变钝了。

产房护士长徐闵说,2022年,初产妇年龄多在30出头,她工作了30年。 我看到这个年龄从27岁、28岁开始逐渐落后。

因此,许多产科医生表示高危产妇的比例正在上升。 孕妇建档后,根据怀孕风险,在产检本上贴不同颜色的圆形标签。 绿色很好。 无妊娠并发症和并发症,表示妊娠风险低。 黄色、橙色、红色,越晚风险越高。 朝阳区妇幼保健院和东城区妇幼保健院不能接收"红色"等级孕妇的二级医院中,有"黄色"标识的孕妇比例最高,占一半以上。

传统观念认为孕产妇营养不足,需要很大的补充。 但到了2022年,这种说法已经过时了。 东城区妇幼保健院开设孕期营养门诊,医生朱培静发现贫血、营养不良问题较少,多为营养过剩。 这增加了巨大儿的发生率,"胖8斤的孩子"增加了难产风险,对婴儿和产妇都不利。 她在临床上感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巨大儿的发生率上升了20%。

2

产科的生活给人不同的印象。 有人说婴儿脐带是蓝灰色的,也有人说是白色的。 这其实和切脐的时间有关。 健康宝宝的第一声哭声,一些助产师认为没什么不同,也有"连续或断断续续听到"的区别。 在很多人看来,刚出生的宝宝一模一样,但产科医生、护士很容易看出宝宝五官的特点,就能说出哪里像妈妈。

产后,助产师将孩子脐带从2厘米处剪短,打标准化结,擦拭羊水,贴近母亲胸部盖上毛巾被。 检查,称重,在病历上按他的足迹。

在这个过程中助产师经常被婴儿抓住手指。 在这温柔的瞬间,他们身上只有普通的把握反射--健康宝宝抓住身边所有的东西、手指、肚脐、虎钳。 东城保健院产房护士长徐闵说,手指被抓住的感觉很柔软,但很有力量。 医生朱培静说:"他(她)这样抓住你,你一下子变得温柔了。 "。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徐闵觉得生孩子的影像有点血腥,有时会在梦中生孩子。 那个"秃子生育"(指的是在没有准备好的时候生育。 是别人,还是自己? 朝阳医院的耿凯阳是产房罕见的男助产师,他倾注了很大的热情。 他把孩子的足迹按在卡片上,写一句话寄给他,然后落款为"你来到世界的助产师"。 工作久了,他也不再给一个孩子写了。 对大多数人来说,出生几个小时的故事,随着脐带结变成褐色,两周后脱落。

疼痛是对许多产妇生产过程的最深刻印象。 它是子宫收缩引起的,是生理疼痛而不是病理疼痛,医学上将这种疼痛定义为仅次于烧伤疼痛的9级。 在疼痛中,产妇大哭、呜咽。 朱培静在一家综合医院看到产妇拿着吊瓶裸体出来,求医生跪下剖腹产。 东城区妇幼保健院护士张强被产妇当成疼痛线索,对方解放后,在她的手臂上留下清晰的手印,久久不能磨灭。 但是,分娩疼痛的个体差异极大,子宫收缩痛就像痛经一样。

榆林一产妇子宫收缩痛跳楼事件发生后,2019年,我国在913家医院推行无痛分娩试验。 这是国外已应用100多年的成熟技术,麻醉师从产妇脊椎部位注射麻醉剂,缓解宫缩疼痛。 一位医生说,打分娩镇痛针前疼痛指数为9,打镇痛后疼痛指数约为4,一个能忍受的程度为--,有些人觉得完全不痛。

分娩镇痛的应用程度与医院麻醉医生资源状况有关。 据统计,截至2021年,我国总体分娩镇痛应用率仅为30%,中西部地区多家医院分娩镇痛普及率不足10%。 在北京东城妇幼保健院,分娩镇痛的应用率从2013年的40%左右上升到70%。

在资源丰富的情况下必须面对的是旧观念。 产妇分娩镇痛注射需本人及家属签字,护士张强有时看麻醉科医生来往得不到签字。 曾见过一名妇女痛得一直哭,被评为符合分娩镇痛使用条件,但丈夫听了婆婆的意见后表示"不打"。 在电话里,女人哭着渐渐不说话了。 丈夫说:"我知道你很痛,但妈妈说最好不要用无痛针。 "

剖腹产的疼痛主要在分娩后袭来。 剖宫产后产妇须经历剧烈宫缩,可使产妇子宫收缩至正常大小,减少出血。 护士压迫产妇腹部,检查子宫收缩程度。 护士张强刚工作时,会觉得"产妇真倔强,她会推你的手,拽你的手,不让你推"。 她自己生了孩子,才知道真的很痛。 疼得直冒冷汗。 屏住呼吸才能好一点。 "我真的不要再推了,子宫有伤口,它总是收缩,因为它总是工作。 "

疼痛被遗忘后,留下的是疤痕。 顺产疤痕多是侧切造成的,这是助产人员在分娩困难时,为了防止产妇会阴被撕裂得更大而造成的。 朱培静说,"以前几乎都要侧切",但现在为了保护产妇的身体,他们万不得已,必须出现明确的指征才能侧切。 侧切的伤口也变成了皮内缝合。

梁弘剖腹产后,肚子上留下了深深的纵切疤痕。 现在产科医生做手术的时候,看到这个疤痕会很惊讶。 纵切口比横切口疤痕增生明显,颜色深,为了美观,纵切口几乎消失,横切口位置也不断下降。 行业横向切口的位置在耻骨上方3厘米。 杭州树兰医院妇产科医生刘建刚近几年研究了一个更看不见的切口,移动到了和耻骨差不多的地方。 需要小心避免膀胱,以免疤痕将来隐藏在比基尼下面。

3

产科是女性的世界。 根据《2021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2020年全国妇幼保健院卫生技术人员中,男性为14.9%,女性为85.1%。 生育对这些女性来说不仅是工作,也总是生活。

一项媒体在母亲节进行的调查显示,在700多人中,选择"再选一次就不会成为母亲"的超过40%。 护士长梁弘说:"你为什么要后悔? 我不后悔。 '她认为如果政策允许的话,她可能有多个孩子。 护士张强有一个三岁半的女儿。 她也不后悔生了她,但我坚决相信再也不需要第二个人了。 产房护士长徐闵是丁克主义者。 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她见证了无数个孩子来到世界上,无数人成为母亲的瞬间,但她并不强烈地想体验过去。 "自我意识可能很强。 "

梁弘觉得母亲这个身份会给她带来无限的幸福。 她在工作的第五年有了女儿。 现在在病房里看到产妇哺乳,她总是想起29年前自己给孩子哺乳的温暖,"你有她,她有你"。

29年过去了,她们的关系像刚开始一样亲密。 女儿总是和她一起睡觉。 她们把脸贴在脸上自拍,一起追着星星,去了三个城市不易长毛的演唱会,拿着荧光棒向舞台挥手。 她和丈夫的工作必须黑白相间,他们接力带娃。 她经常骑着装有婴儿座椅的自行车送女儿去医院附近的幼儿园,放学后来接她,下班后一起回家。 座椅的螺丝松了一次,女儿拿着毛绒帽子和棉斗篷掉在后面,她现在想起来很害怕。

闵比梁弘小4岁,两人认识30年。 以前,梁弘的女儿缠着徐闵阿姨画画。 梁弘看到徐闵手上总是有小猫的伤口,她喜欢猫,养了好几只。 徐闵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丁克的概念。 和现在的丈夫坠入爱河时,她表达了这个想法,但对方也不反对。

五十岁左右,她们还有年轻人的表情和样子。 徐闵说话又快又生动。 她的助产师门诊放着在产房出生的孩子们的相册。 她最近看了热播剧《亲爱的小孩》。 我觉得其中描绘了分娩前后鸡会飞会跳的地方,非常真实。 她并不是讨厌孩子。 年轻的时候,我总上夜班,觉得不擅长带孩子。 因为家里没有找保姆的条件,想生孩子的愿望也不强烈,所以"消耗殆尽"。

她认为社会最终的养老方式在养老院,不打算找人帮忙养老。 只是,当问到"有孩子的人和没有孩子的人在养老院的待遇不同"时,"有点后悔"的只有这个时候。 她不认为孩子是为谁而生的,生下来就要全面负责。 "如果我有孩子的话,我应该竭尽全力做那些事,但你又做不到。 期望太高,自己可能达不到。 最后放弃。 "

有了孩子后,梁弘和张强对工作的感觉发生了变化。 梁弘知道产后在厕所里爬起来、走来走去很困难,"那种时候想找人帮忙"。 作为护士长,她经常告诉大家,把产妇当成家人并不容易,但要把产妇当成自己的朋友。 同事说护士张强的性格变了,以前很笼统,不是"女人之一",现在更体贴、温柔了。

最近张强的女儿得了支气管炎。 她必须带女儿去看病,吃药。 晚上必须一直抱着量体温。 有时候孩子还不合作,她觉得自己再也受不了了。 "有孩子也可以,有孩子也很难。 "

女儿没去幼儿园的时候,张强上夜班也睡不着。 只有女儿午睡的时候,她能睡三个小时。 白天即使有母亲的帮助,回家后也经常担心。 女儿的衣服脏了,鞋踩在泥上,要收拾包,要学画画。 这三年半,她没有和同事在街上走或吃饭。 孩子出生第一年,她参加了职称考试,每天晚上9点多哄孩子睡觉,读书到晚上11点,每天往返地铁的时间学习,就这些时间。

降低出生率后,她可以理解为"现在抚养孩子真的不像我们小时候那么容易"。 教育压力太大,她总是在这个阶段思考要开发女儿的什么样的思维,"费尽心思"和她沟通。 同事和她说过话。 说到回家如何引导孩子分享生活,她说:"妈妈今天在医院生了两个孩子。 一个是什么样的人,另一个是什么样的人? 你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 "

张强想在自己的"队友"上更加卖力。 丈夫在夜班时可以承担"带着孩子漱口、学习、睡觉"的一切任务,但更多的不安在于她。 "很多女人看到队友真的不能用,就放弃,慢慢习惯,是我们自己的工作。 '她在工作中见到准爸爸太多了,孩子快出生的时候,回家也不知道准备什么。

4

即使充分体会到了作为母亲的幸福,当女儿说将来不会生孩子时,梁弘也欣然接受了。 她说,如何选择是她自己的事。

社会生育观念的变化如潮水般冲刷着妇产科。 科普博客"六层楼"曾是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妇产科医生,经常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女性和生育的话题。 如何为女性创造更好的生育环境? 他认为首先是让她们有选择不生育的权利。 他还记得,在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中,过去的医生说"这很重要,会影响你今后的生育"。 但是,渐渐有女孩说"我没有计划生育"。 渐渐地,正如AI进行语言学习一样,医生的语言是"如果你以后有计划生育的话,那就是……" 以前,来妇科医生的女孩被建议尽早治疗,说"这个问题可能影响生育",但现在医生的话变成了"会导致痛经和贫血,请快点治疗"。

他也30多岁了,父母写文章敦促他和妻子生育。 往往是关于最好的生育年龄。 但是,他对"最好的生育年龄"有自己的理解。 "25岁刚大学毕业、没有房子、工作不稳定、经济条件不好的年轻人,还有35岁事业稳定、心理成熟的人,谁处在最好的生育年龄呢? ""孩子能掌握什么样的东西,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在作用,不是所谓生理上的最佳生育年龄。 "

他曾就生育对女性身体的伤害发布科普视频。 我希望大家在选择之前充分理解。 其中有"生育对女性来说,生理上、短期上、长期上弊大于利"的说法。 为此,一位中年妈妈特意注册了微博账号谴责他。 她的女儿说她不想生孩子,把这个视频给了她,作为不生它的论据。 这位急躁的母亲认为"教六层楼""坏年轻人"。

但是,"六层楼"不是丁克主义者,不提倡年轻人不生育。 他只是觉得自己和很多人一样,没有准备好。 他刚工作的时候,以为在办公室一次,主任看着他感慨。 如果还有自己的孩子的话,大概有他那么大了吧。 但是,当时在职业生涯和孩子中选择了两者,她选择了事业。

"六层楼"自己也住在传统的家庭里。 父亲做小生意,很少回家,家务和育儿的责任落在母亲身上。 他计划自己有一半的时间可以在家里使用,然后再选择生育。 因为既然是家庭的一员,就必须平等地参加家庭工作。 "我是人,妻子也是人。 为什么我有理由? ""即使参加少了也还没有干劲"。 但是现在,他每天花五六个小时做科普工作,妻子也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觉得没有养育孩子的时机。

梁弘知道现在育儿的压力比20多年前大。 女儿和她年轻时的状态不同,女儿在银行工作,经常加班晚上十点多回来。 张强和年龄较大的产妇聊天,询问为什么选择在这个年龄生育。 她们常说,工作压力大,要偿还房贷、抚养孩子,必须出很多钱。 她们认为如果不提前制定计划,孩子来了也养不活,教育也是个大问题。

她观察到,这些人事业心强,责任感强,生孩子后怕自己不对孩子负责。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医生观察了深圳的"白领、中坚、精英",说想要更多的女儿。 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两个人都很忙。 我觉得女孩没那么淘气,她在节约能源。

不管人们是否选择了,什么时候来产科,产科都还在发生着那些故事。 朝阳医院的助产师曾在急诊科工作过。 半夜去医院上夜班的路上,他总是觉得在这个小空间里,今晚急诊室里有人失去了生命,产科会有新的生命。

4月中旬,东城妇幼保健院,刚出生的婴儿和母亲共用一间病房,走廊外的院子里桃花和玉兰掉在地上。 走廊很安静,新生命很温暖,只能听到哼歌的声音。

2022-05-12 12:59:4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