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月薪1万多招不到人”是市场的提醒

发表于:2025-02-04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4日,临近毕业季,1076万高校毕业生规模创下新高,再次引起全社会就业问题的关注。 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方面,制造业就业紧张,招工困难。 人社部近日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就业"最紧缺工作"的职业排行榜显示,100个职业中有36个是生产制造和相关人员,24个是专业技术人员,制造业紧缺状况仍在持续。 有媒体报道,月薪1.4万元不能招收机械专业学生。上述连1.4万元都招不到的机械专业学生来自985

临近毕业季,1076万高校毕业生规模创下新高,再次引起全社会就业问题的关注。 就业形势严峻的另一方面,制造业就业紧张,招工困难。 人社部近日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招聘大于就业"最紧缺工作"的职业排行榜显示,100个职业中有36个是生产制造和相关人员,24个是专业技术人员,制造业紧缺状况仍在持续。 有媒体报道,月薪1.4万元不能招收机械专业学生。

上述连1.4万元都招不到的机械专业学生来自985所大学,已经被其他"大厂"以"年薪20几万、30几万"的更高工资提前锁定,发1.4万元月薪的制造企业已经"下了很大决心,开出这样的标准相比之下,可以得出中国一些制造企业需要及时更新市场观念,正确看待制造业人才的结论。

中国制造业已经不是工业生产体系中最基础的材料加工厂群,曾经在中国分布较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逐步寻求变革。 相应地,新制造业的技术型人才也已经不是我们认知中的普通蓝领工人。 曾经的蓝领工人在人们的认知中量取胜,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能,曾经成就了中国制造业大国的身份。 现在的蓝领工人逐渐精英化,成为促进中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重要支撑。

工资是劳动价值的最直接体现。 无法以1.4万元的月薪招收985所大学机械专业的学生,意味着该集团目前在劳动力市场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 "高"工资招不到人,已经不是年轻人劳动者社会地位不够高的单一原因,而是企业没有以合理的报酬给予年轻人足够的尊重。 市场经济的竞争性意味着没有企业无缘无故支付高薪。 当整个行业的市场趋势变成这样的时候,我们表明制造业的人才供求存在结构性的失配问题。

企业更新观念,正确认识人才市场供求关系,有更深层次的积极推动作用。 曾经,年轻人报考大学,领先于国际贸易专业。 当时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市场需要大量掌握国际经济和贸易理论基础、熟悉国际贸易实务、熟练掌握外语的专家。 市场需求一直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和年轻人专业选择的重要因素。 年轻人看到制造业的行业前景和"钱景",他们自然愿意为此付出。

这种观念并不庸俗,反而是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具体表现。 因此,解决多行业缺勤问题,必须重视市场。 只有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不再脱节,"最用工荒"的现象才能缓解,全社会的就业压力也才能减轻。

2022-05-12 12:43:5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