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成都市成华区对口帮扶丹巴:创新实施“全域援藏”新模式

发表于:2024-11-26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6日,成华区援建后的科里村新貌(摄影 张黎萍)2016年,成都市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在对口帮扶甘孜州丹巴县的进程中,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全域援藏"新模式。从2016年至今,成华成华区援建后的科里村新貌(摄影 张黎萍)2016年,成都市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在对口帮扶甘孜州丹巴县的进程中,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全域援藏"新模式。从2016年至今,成华区帮扶丹巴已初步形成了"帮扶资金达规定投入的157%、帮扶力量从一支
成华区援建后的科里村新貌(摄影 张黎萍)2016年,成都市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在对口帮扶甘孜州丹巴县的进程中,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全域援藏"新模式。从2016年至今,成华

成华区援建后的科里村新貌(摄影 张黎萍)

2016年,成都市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在对口帮扶甘孜州丹巴县的进程中,率先提出并实施了"全域援藏"新模式。从2016年至今,成华区帮扶丹巴已初步形成了"帮扶资金达规定投入的157%、帮扶力量从一支专队向四个"方面军"扩展、帮扶对象从重点区域向全域延伸、帮扶目标从安居乐业向长治久安兼顾、帮扶方式从项目拉动向人文关怀拓展"的良好格局。

四级对接夯实全面覆盖

"全域援藏"模式下,四级对接各司其职。区县对口,主要实施"项目帮扶",打造"造血式";部门对口,主要实施"智力帮扶",打造"内生式";街道对口乡镇,主要实施"结队帮扶",打造"全域式";社会力量对接,主要实施"爱心帮扶",打造"爱心式"。

通向丹巴县核心景区和最大牧区党岭的援建公路(摄影 张黎萍)

除援藏队外,成华区辖区内的15个街道和管委会全面对接丹巴县15个乡镇,区直属部门则对接丹巴县相应的部门,而辖区的重点企业以及其它爱心企业和个人则直接对接丹巴县的农合组织和有特殊需求的单位。街道下属的部门、社区、居委会、党小组以及党员干部又分别对接乡镇下辖的村、组和特殊贫困户。为防止计划外对接帮扶流于形式,成华区还专门作出了"街道对口乡镇每年不得少于30万元投入"的硬性规定。

成华区援建的丹巴县医院办公大楼及血液透析中心(摄影 张黎萍)

刘洪兵,就是"全域援藏"模式下,部门对接打造"内生式"智力帮扶的典型。

以前,刘洪兵是建卡贫困户,在成华区开展的"一户培训一人,一人带动一家"就业帮扶活动中,在培训导师的指导下,他的电焊技术不断提高、生意越来越好,经营门面从一个增加到四个,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还在最近的村委换届中当选为村长。以刘洪兵为代表,成华区已累计对丹巴贫困对象开展水电、旅游、餐饮、藏画等技能培训3540余人次,实现贫困劳动力就业1850人次,其中564人获得国家中高级职技证书。2017年5月,全省对口帮扶藏区贫困县就业扶贫现场会在丹巴县召开。

成华区援建的卡卡村100亩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摄影 张黎萍)

此外,宣传口的新闻从业技能"传帮带"、教育口编制的四川康巴地区首个乡土教材《丹巴嘉绒文化》、文化口的嘉绒文化博物馆、卫计口的"血透析"软硬件改造提升、农牧口的田间地头实用技术指导、白莲池街道的"基层党建提升"、府青路街道的藏香猪养殖基地等一大批对口帮扶项目也相继实施,从不同层面和领域切实解决了丹巴县的迫切所需,"绣花式"帮扶,从行动上落到了实处。

当务之急兼顾长远之路

2018年7月,在成华区和丹巴县的共同努力下,经过新村打造的科里村焕然一新。清澈的水流沿着雄伟的拦泥大坝向下奔涌,平坦的水泥路串连起错落有致的藏式民居;庭前院后繁花似锦、田间地头果木郁葱;自来水、太阳能、藏式路灯进村入户,古砖窑(遗址)、连心廊(兼购物中心)、文化广场韵味十足,俨然一个深藏于高山峡谷间的世外桃源。

新建成的文化广场成了老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场所(摄影 张黎萍)

"以前有泥石流隐患,又没有水泥路,出门不方便,东西卖不起好价钱,祖祖辈辈都盼着把水(泥石流)和路弄好,现在好了,都弄好了。"谈起村庄的巨变,老支书丹赞翁加感慨万千。比他更兴奋的是旁边81岁的老阿婆嘎吉拉姆:"做梦都不敢想,共产党对我们这么好,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别死早了!"

新村建设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基石,近两年来,第四批成华区援藏队围绕中心着眼大局,对丹巴县个村进行了专项帮扶,投入资金累计达万元,其中科里村先期投入376万元,另投入旅游产业帮扶资金160余万元。

成华援藏队邀请四川中医药协会专家及四川各大医药龙头企业负责人到田间地头为村民中藏药种植业把脉会诊(摄影 张黎萍)

"科里村的变化,不能止步于此。下一阶段,我们还将利用村庄身处中国熊猫大道的良好条件,帮助他们发展特色旅游业,让日子越来越好!"成华区援藏队队长、丹巴县委常委、副县长石杰表示。

变废为宝孕育造血之源

由于外出务工收入更高且稳定可靠,身处高半山的部分村庄,耕地闲置半闲置状况依然存在。但在丹巴县和成华区援藏队看来,这正是解决"造血"的好时机。分析认为,部分农民不种地,不外乎三个原因,"效益低、成本大、卖不出"。援藏队开出的药方也是三个,"转产业、铺成本、找销路",对症下药的试验田就定在了卡卡村。

高半山的荒山荒坡和传统耕地在成华区的帮扶下建起了高效的苹果基地和养殖基地(摄影 张黎萍)

一年多来,成华区援藏队组织企业、医药、销售、电商等专家对卡卡村进行了科学会诊和全程指导,在一百亩闲置耕地上种下了名贵中药材半夏和白芨,先期投入的一百多万元成本全部由成华区资助,来自成都的大医药公司也向村民许下了合格产品不低于市价全部收购的承诺。村支书兰卡登干告诉记者:"比照现在市场价,这一百亩中药材销售收入可使全村人均增收1至2万元,比过去种粮的收入将提高10到20倍。"

据援藏队队员、丹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易先鸿介绍,截止目前,援藏队参与支持打造的名贵中药材、优质水果、高效养殖等基地面积已达4000余亩,惠及46村4379人。

设施帮扶着眼长治久安

甲居藏寨和党岭景区是丹巴县最优质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实现文旅兴县的龙头,但通向这两个景区的道路却一直是重大瓶颈。更要紧的是,党岭所在地是丹巴最大的牧区,修好这一条路,不仅事关发展和民生,更事关稳定和和谐。

成华区产业帮扶之羊肚菌基地项目(摄影 张黎萍)

2014至2018年,两批成华援藏队累计投入7189万元,通向党岭的48公里和制约甲居通行能力的18.8公里通道全部完工,既方便了群众出行,促进了旅游发展,更夯实了广大农牧区的团结之基。

修路只是基础,一边修路,成华区还专门成立文旅公司,完成丹巴县全域旅游策划方案,正积极引进旅游开发企业开发景区,打造五星级酒店,并在成都电视台开设《寻美丹巴》栏目并长期播出。2017年,甲居藏寨成功评为国家4A级景区,当年景区门票收入突破800万元,是2012年的500%。2017年,全县旅游总收入9.5亿元,比2012年增长322%。

春风化雨筑牢"藏汉之亲"

帮助丹巴县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仅仅是成华区"全域援藏"的一个方面,把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春风吹到大山深处、暖到农牧民的心尖,实现安居乐业向长治久安兼顾、物质帮扶向人文关怀拓展,则是另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面。

成华区动员社会力量对丹巴县开展关爱帮扶行动,图为海拔4000米的甲斯关牧区学校学生与成都锦官城小学学生互动场景。(摄影 张黎萍)

地处海拔4000米雪山上的甲斯关牧业村学前教育学校,只有3名老师和26个纯牧区学生,实行藏汉双语教学。由于环境特殊,许多孩子上学之路要走上一整天,全部实行寄宿,师生们很少有下山的机会,更难以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精彩的世界。

2018年"六一"期间,成华区援藏队协调成都市锦官城小学家委会联合启动了"雪莲花开"助学帮扶公益行动。以"藏汉一家亲"为主题,该行动计划用两到三年左右时间分四个阶段对甲斯关学校开展学习用品、教学设施、生活物资、人文关怀等爱心帮扶。5月初,成都的家长们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甲斯关,送去了钱物,更送去了浓浓的深情,并邀请孩子们"到成都家中作客"。

成华区援建的太阳能和连心亭等村庄设施提升了村庄的设施面貌和生活水平(摄影 张黎萍)

20多天后,首批约10名甲斯关学校的师生家长们应约来到成都,走进都市课堂,观看音乐会、电影,参观天府广场、春熙路、博物馆、动物园,还以家庭为单位认了亲并到成都"亲人"家中作客。大都市之行,开拓了牧区孩子的视野,更加深了感情。临别之际,两地孩子们流泪拥抱、难舍难分。

从2016年实施"全域援藏"以来,成华区累计向丹巴县投入帮扶资金1.01亿元,2017年当年财政投入达到规定标准的155.7%;落实各类帮扶项目60个,超计划项目占比达66.7%。同时,成华区还组织富森美家居等30余家企业和组织向丹巴捐赠帮扶资金、物资累计1425.6万元,引进尚作农业等9家企业向丹巴投资达4640万元。

今年,成华区被评为2017年度四川省对口帮扶先进集体、5名援藏队员被评为对口帮扶省级表彰先进个人。去年,成华区委书记刘光强代表成都市在全省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了"全域援藏"主题发言。(文/何建)

2022-05-12 05:07:2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