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圆桌快评丨在这份100强榜单里,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的钢铁洪流!

发表于:2025-01-20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0日,□许建强最近,最强地级市苏州发布"2021苏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常规的行为,很多地方出于对企业发展贡献的肯定等原因,都会进行类似□许建强最近,最强地级市苏州发布"2021苏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常规的行为,很多地方出于对企业发展贡献的肯定等原因,都会进行类似的排名。但我却从这份榜单里,看到了苏州不一样的地方,确切来说,是被苏州的钢铁洪流震撼到了。苏州1
  □许建强  最近,最强地级市苏州发布"2021苏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常规的行为,很多地方出于对企业发展贡献的肯定等原因,都会进行类似

  □许建强

  最近,最强地级市苏州发布"2021苏州民营企业100强"榜单。

  这本身,是一个非常常规的行为,很多地方出于对企业发展贡献的肯定等原因,都会进行类似的排名。

  但我却从这份榜单里,看到了苏州不一样的地方,确切来说,是被苏州的钢铁洪流震撼到了。

  苏州100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数量多达66家,20强头部企业几乎被制造业企业包揽。

  而房地产业、房屋建筑业、建筑装饰业企业加起来一共也就12家。

  100强企业中,仅有一家互联网企业,排名第100名。

  透过100强企业看背后的这座城市,更是被这座城市浓浓的钢铁洪流上了一课。

  这里有35个工业大类,167个工业中类,489个工业小类,是中国工业门类最全的城市,已经连续8年跻身国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万亿元俱乐部"。

  这里有16万家工业企业、157家境内A股上市公司、30家科创板企业、近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2021年上半年,苏州工业总产值达19664.9亿元,增长26.5%,总量再次超越上海,巩固了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地位。

  同样的,苏州用工人数、工业用电也和工业产值一样迎来高峰。苏州人社局曾发布过一组数据,2021年5月末,全市用工备案人数为546.65万人,突破历史新高。

  上半年苏州工业用电量604亿千瓦时,增长18.7%,7月份的时候,苏州电网调度用电负荷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

  对上面这些数据,这座城市经营的成绩,我唯一可以用来形容的词,就是"施政良心"。

  在坚持实业、支持实业这件事上,苏州给了我们一份不一样的答卷。

  作为一座以制造业为基石的城市,苏州对于楼市调控的力度是空前的。

  去年楼市的这波热度,长三角城市中,只有苏州岿然不动,在一片火热中,独独保持了一份冷静。

  就连今年这轮最能激活市场的土拍,在苏州也无法泛起任何波澜。

  因为苏州早已出台了新房限售3年,二手房限售5年的政策,并且年限都是在拿到产权证后开始计算的,全国少有。

  这种调控手段将炒楼客的资金瞬间锁死,不得动弹,苏州楼市也稳定在了一个健康的水平。

  令人不解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上刮起了一阵怪风,好像这个城市没个知名的互联网企业,就感觉跟不上时代一样。

  但是实际上,很多超级牛的企业还真就不是搞互联网的,却是同样拔尖的存在。

  举个例子,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中有这么两个新闻:被李兰娟院士认可的新冠病毒"抑制药",主要产量来自于苏州;苏州药企成功仿制开发了瑞德西韦原料药合成工艺技术和制剂技术,并将药品无偿捐赠给新冠肺炎病人。

  这两个新闻的背后,是苏州20年如一日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和培育。

  过去五年,苏州的生物医药产值已经连续保持20%~30%以上的增长。

  2020年,苏州生物医药产值已达2100亿元,全国数一数二。苏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在全国园区竞争力排名第一。

  现在的苏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基础石化、医疗器械、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

  在长城战略咨询不久前发布的《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中,苏州的潜在独角兽数量高达39家,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压过了深圳、杭州。

  这里,必须强调一次,苏州的主导产业,从来都是制造业。苏州的制造规模和制造能力,在国内基本做到了无人能够与之匹敌的程度,这也构成了苏州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一定要给苏州这座城市找一个城市战略地位,苏州,是共和国的工业巨子!

  这里有整个中国最好的工业产业链、最庞大的成熟工人和工程师。

  的确,和互联网这些不断掀起造富神话的行业比起来,制造业显得笨拙、乏味甚至有些落伍。

  习惯于热捧网红城市的人绝对不会去关心那些发生在车床和轴承之间的故事,尽管它们对于一个国家无比重要。

  如果没有"苏州们"对制造业的坚守和支持,那么我们在面对贸易摩擦的时候,只能是砧板上的肥油肉。

  疫情以来,制造业也真正扮演了中流砥柱的坚挺作用,展现出强大的"免疫力"和"抗疫性",成功地在疫情尖峰时刻实现了"绝地反杀"。

  不管欧美媒体如何抹黑中国,但在抗疫大局上,却不得不依赖于中国制造。

  不只是苏州,广州、东莞、佛山等工业城市,今年也都实现了高速增长。

  疫情正在狠狠奖励坚守制造业的城市。

2022-05-12 03:59:4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