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A股喜迎开门红 吃瓜群众进场该注意点啥?

发表于:2025-01-20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0日,休息了三天后,A股市场似乎恢复了一点元气。在2017年首个交易日,沪指全天上涨1.04%,用一根阳线拉起了信心,也吊起了股民的胃口,开门红能否持续,在不少业内人士谨慎看待年初行情时,这休息了三天后,A股市场似乎恢复了一点元气。在2017年首个交易日,沪指全天上涨1.04%,用一根阳线拉起了信心,也吊起了股民的胃口,开门红能否持续,在不少业内人士谨慎看待年初行情时,这个问题无疑很关键。尴尬的"一月"
休息了三天后,A股市场似乎恢复了一点元气。在2017年首个交易日,沪指全天上涨1.04%,用一根阳线拉起了信心,也吊起了股民的胃口,开门红能否持续,在不少业内人士谨慎看待年初行情时,这

休息了三天后,A股市场似乎恢复了一点元气。在2017年首个交易日,沪指全天上涨1.04%,用一根阳线拉起了信心,也吊起了股民的胃口,开门红能否持续,在不少业内人士谨慎看待年初行情时,这个问题无疑很关键。

尴尬的"一月"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每年的1月份都是"尴尬"的一个月,为什么?由于临近农历新年或农历新年就在1月,这让市场资金对于1月都持着一个"做做看看,看看做做"的状态。所以市场表现也让人兴奋不起来。

在2016年收官周时,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都表示,对于2017年1月,由于年初不确定因素很多,而且又有农历新年,行情可能会比较"吃紧"。"上市公司业绩、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大小非解禁以及国际市场上特朗普上台、美联储加息等方面都存在着影响A股的不确定性。"新时代证券探究发展中心总经理孙卫党对记者说道。

而历史数据似乎也显示着这种"吃紧"。记者对于2007年至2016年10年间1月首个交易日以及1月全月行情做了个粗略统计。数据显示,在这10年间,共有6年沪指收获了开门红,不过,在这6年中,却有3次沪指最终在1月收跌。

具体来看,沪指在2015、2013、2011、2009、2008、2007年都收获了开门红,不过2015年1月沪指最终微跌0.75%,2011年1月沪指微跌0.62%,在2008年1月沪指则大跌16.69%。

除去上述6年,剩余的4年,沪指在2016、2014、2010年这三年都是"开门黑",当月也以下跌收盘,只有在2012年,沪指在1月开门下跌了1.37%,不过全月却上涨了4.24%,翻了盘。

成交量的"隐患"

对于昨日的"开门红",有业内人士表示,还是有隐患存在的,那就是成交量。的确,昨日市场虽然收获了"开门红",但成交量并没有有效放大。

就拿昨日表现不错的沪指来看,虽然全天上涨了1.04%,沪指接连收复了5日、10日线,但沪市成交量并没有明显放大。

昨日沪市成交量为1599亿元,而在2016

年12月30日,沪市成交量为1517亿元,

当天沪指上涨0.24%。82亿元,开门红比孱弱的收官日在成交量上只多了这么一点,且如果将昨日沪市的成交量和去年12月其余交易日相比,也处于"地量"水平。

这似乎再一次印证了业内人士的观点。对于资金面,不少股民都期待新的一年,年末的紧张状态能得到改善,不过证券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农历春节的关系,这种资金面的改善会比较短暂,市场资金都会比较谨慎。

截至昨日收盘,资金面上,沪股通净流出超5亿元;深股通净流入逾6亿元。另外,央行节后首日进行200亿元7天期、200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还有1950亿逆回购到期,央行公开市场今日净回笼资金达到1550亿元。

显然,开门红如果要延续下去,成交量得"补"。

低吸和布局后市

虽然态度谨慎,但证券分析人士表示,反弹还是大方向,只是可能会呈现"进二退一"这样的态势,因此不妨低吸一些质优股,布局后市为好。

记者汇总了一下多家券商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方正证券认为,近期负面因素开始逐步退潮甚至平复,市场正迎来修复的时间窗口,股票市场受益于企业盈利改善和供给侧改革驱动,基本面扎实,回调提供了买入机会,抗通胀、受益改革和超跌成长股是未来主线。

海通证券认为,短期市场休整中,春节前后的春季行情仍可期待,目前通胀矛盾不突出,流动性不会系统性收紧,改革等政策密集推出推高风险偏好,配置型的资金年初望逐步入场。

广发证券认为,对于股市监管政策,"稳"才是主基调,1月或将形成新的"看长做短"投资主线,建议关注"涨价"+"改革"两条主线。

中信证券认为,一月反弹,关注混改、周期行业和超跌次新股。基本面预期改善助力反弹。在流动性预期和风险偏好的压制下,A股经历了调整,但期间A股基本面预期却是在改善的。建议重点关注三个主题领域:1、混改持续发酵;2、有供给侧政策催化的周期行业;3、前期超跌的优质次新股。

相关链接

26年准确率超七成

A股"1月效应"今年灵不灵?

据《每日经济新闻》每到1月、每到1月第1个交易日,市场都会议论"1月效应"。这一效应的准确率到底有多高?

所谓"1月效应",有两个说法:一是由所谓"月份效应"演变而来,比如美国股市1月平均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另一个说法认为,1月行情与全年行情具有较大关联。这里要讨论的正是后一种说法。

1991年-2016年的26年,对沪指月度、年度表现进行统计发现,沪指1月表现与全年表现相关性确实较大。1991年-2016年的26年里,沪指1月表现与全年表现有19年同向,即1月涨全年涨、1月跌全年跌。

有趣的是,上述同向涨跌的概率颇为稳定:26年里,沪指1月涨跌与全年涨跌有19年同向,概率是73.08%;2007年-2016年的10年里有7年同向,概率是70%;1991年-2000年的10年里,也有7年同向,概率是70%。

1月首日行情是否与1月全月行情也有某种程度的关系呢?1991年-2016年26年里,有18年沪指1月首日涨跌与全月涨跌同向,概率为69.23%。近10年中,这一概率为60%。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1月走势可能给全年"定量",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心理影响。2016年是表现最突出的一年,1月两次熔断,沪指当月下跌22.65%,影响了投资者信心,造成全年走势疲弱。不过,国金证券资深大类资产配置分析师徐阳认为,他个人不太认同所谓的"1月效应"。

2022-05-12 15:33:1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