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拿电商标准去评判不是电商的飞凡无异于装睡耍无赖

发表于:2025-01-21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1日,"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像你永远也感动不了一个不爱你的人。"在情人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提起上述这句话,可能会有些不合时宜。但当笔者被一篇篇"万"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像你永远也感动不了一个不爱你的人。"在情人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提起上述这句话,可能会有些不合时宜。但当笔者被一篇篇"万达电商第三任CEO离职 XXXXXX"(XXXXXX部分为五花八门的原因解读)的拙劣文章刷屏时,就忍不住
"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像你永远也感动不了一个不爱你的人。"在情人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提起上述这句话,可能会有些不合时宜。但当笔者被一篇篇"万

"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就像你永远也感动不了一个不爱你的人。"

在情人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提起上述这句话,可能会有些不合时宜。但当笔者被一篇篇"万达电商第三任CEO离职 XXXXXX"(XXXXXX部分为五花八门的原因解读)的拙劣文章刷屏时,就忍不住联想到所谓的"万达电商"的遭遇--它永远叫不醒一群装睡的人,更别提感动那些不爱它的人了。

人红是非多,因背靠"一门两'网红'"的万达集团,飞凡每逢有人事变动--特别是C Level的高管变动--都会被当做电商公司(万达电商)拉出来轮一遍。每当此时,什么"水土不服"、"体制僵化"、"思维守旧"、"发展受阻"等等高大上的词汇,都会被一股脑儿加诸飞凡身上。可问题在于:飞凡早就不是一家电商公司,甚至它从来都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电商公司啊!

拿电商公司的生存法则和发展套路去评判一家不是电商的公司,那不是装睡就是耍无赖!

拆解飞凡业务:是网络科技企业而非电商公司

翻看资料不难发现,飞凡品牌正式的推出时间是2015年7月31日。从那时起,飞凡就定位于一家"实体+互联网"开放大平台,面向实体购物中心,运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技术及资源,为合作伙伴量身定制"互联网+"解决方案。从万达及飞凡官方的各种介绍中,飞凡都没有和电商扯上关系。从实际业务上看,它更多的是一家信息科技公司,通过赋能B端商场及商家,让它们具备"互联网+"的能力,同时为C端消费者提升线下消费场景体验。

当然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飞凡为什么总是会被称作飞凡电商,或者说干脆被称为万达电商呢?因为在2014年的8月29日,"腾百万"(腾讯、百度、万达)搞了个大新闻,宣布共同出资50亿元成立万达电商。尽管在2016年7月底三家被发现已悄然分手(后来的披露显示实际分手时间最早要追溯到飞凡品牌正式推出之日),合资的万达电商从来就没有成行,但因为那一次的新闻着实太大了,以至于"慕腾讯和百度之名"而关注万达互联网战略的人,还是习惯于称飞凡为飞凡电商或万达电商。时至今日,当飞凡在"实体+互联网"的道路上结出累累硕果,并悄然完成数次内核升级之后,装睡的人还在错位地用电商去描绘它。

今天,在万达集团的整个版图中,飞凡隶属于"年轻"的网络科技集团(以下简称"网络集团")。网络集团是万达集团于2014年开启的第四次转型(从以房地产为主的企业转向服务业为主的企业)后定调的四大支柱产业(商业、文化、网络、金融)之一,飞凡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是承载网络科技产品的设计、研发和运营。现如今,飞凡更多以"飞凡开放平台"之名被广大实体合作伙伴所知,一直践行以"实体商业+互联网"作为核心竞争优势,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助力实现实体化商业转型,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全生态链的智慧生活场景和开放平台。

具体拆解来看,飞凡的核心业务包括几大块。首先是线下"智慧场景",即通过一系列的智能硬件和软件,以及智慧场景,将智能产品线上线下连接打通。其次是"飞凡通",它集支付、出行、城市服务、便民生活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帮助实体构建全方位的生活空间生态圈,来连接线上线下的生活场景,串联所有用户的消费行为,为用户提供安全、快捷的智慧生活体验。再次是网络金融,它依托飞凡开放平台的大数据,为B端和C端用户提供一系列基于应用场景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包括信贷、理财和投资业务等。简言之,飞凡就是面向实体商业升级转型的全流程提供软硬件基础设施、"互联网+"工具以及金融服务,其初衷和愿景就是全方位赋能实体商家和线下消费者,升级并繁荣实体商业生态。

从中清晰可见,飞凡与传统意义上"把东西搬到网上去卖"的电商真的八竿子打不着,不能因为它在筹备阶段曾经用过电商的名号,以及在实际赋能过程中为商家和用户提供一系列网络化、智慧化的带有很强互联网属性的东西,就张冠李戴生拉活扯称它是电商。

飞凡没干出成绩?不妨走进大型商业中心看看

既然飞凡并非电商,那么用电商的那一套标准去评判它,就注定会误入歧途、贻笑大方。当然,不是电商也有不是电商的评判标准, GMV、SKU、快递速度等电商维度的词汇描绘不了飞凡,但自有能够展示飞凡成绩的数字。既然飞凡的定位是赋能B、C两端并智慧地连接他们,那么不妨分别考察之。

首先看B端,数据显示,飞凡2016年新签合作大型商业中心为1799家,中小商家10万家,除此之外还有3600家影城,410家大型医院,2200家高端酒店。加上2015年飞凡成立后的半年时间里的成绩,飞凡已超额完成王健林定下的"2016年要覆盖全国三分之一购物中心"的小目标,成为当之无愧的"实体+互联网"开放大联盟。其次看C端,2016年飞凡用户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活跃用户达到1.5亿,其中飞凡通会员达到8284万。这样的数据,即便和成熟已久的大型电商平台相比,也能排进前几位!再次看连接的成效,2016年,飞凡联合不断壮大的实体商家开展了多次大型联动营销活动,从情人节到从618,从双11到"双旦"(圣诞、元旦),声势一次比一次大,战果一次比一次亮眼。做个对比:飞凡在2015年"双旦"第一次发起大规模联动营销时,联合的商家是200家,总销售额是12亿元;而2016年,这两个数字变成了7000家和542亿元,增长速度可谓相当惊人!

数字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数字背后反映出来的玄机。在笔者看来,在"电商当道,实体遭殃"的当前环境下,飞凡通过全面赋能和联动营销,已经帮助实体从电商那里夺回了不少"钱场"和"人场";特别是后者,很好地证明了在消费升级大趋势的牵引下,智慧升级后的线下实体魅力仍在,能够收获消费者欢心。

当然,装睡的人可能永远看不到这些数字及其背后的趋势和意义,他们只会拿发展多年、已臻化境的阿里和京东等电商平台来要求不满两岁的飞凡,他们也会选择性忽视电商大有所成之前也经历了漫长的培育期的历史事实。对于这些人,笔者建议最好下床去走走,就近选择一家购物广场,都会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机会看到飞凡的身影。

高层变动为哪般?万达网络的大布局得仔细看

说完事再说人,飞凡第三任CEO离职,到底该如何解读?"水土不服"、"体制僵化"、"思维守旧"、"发展受阻"、"压力太大"等等词汇真的可以信手拈来吗?笔者对此存疑,并认为这要从万达网络的大战略及飞凡本身地位的细微变化去剖析。

如上所说,万达在2014年就提出四大支柱产业构想,网络将与商业、文化、金融同列。但直到2016年10月,万达才兑现结构调整,正式成立由万达集团老臣、重臣之一曲德君任总裁的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旗下包括飞凡、快钱、网络信贷、征信、海鼎、迈外迪、ETCP 七大核心板块,其宗旨是打造全球唯一的 "实体+互联网"全生态智慧开放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整合零售餐饮、影视娱乐、酒店旅游、医疗健康、文化教育、公共服务以及网络金融服务等资源,为实体产业实现数字化升级,为消费者提供全生态智慧生活体验。从中可见,万达网络大大扩展了原来飞凡的"职能范围",从更全、更高的视角去推动"实体+互联网"智慧转型。

这其中,不只是飞凡,万达网络的其它板块--包括B端支付领先品牌快钱、零售ERP厂商海鼎、WiFi网络运营商迈外迪、智慧停车平台ETCP等--都是万达进行"实体+互联网"布局的重要版图,快速做大做强的意图溢于言表。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业务模块,都可以为飞凡服务,而且其中的绝大部分,已经与飞凡深度耦合,一起提供服务,譬如网络支付、免费WiFi、智慧停车等。因此可以这么说,万达为飞凡配备了一大票提供支撑的基础设施企业,以便它能够更强大地提供更全面的服务;但与此同时,这些支撑企业的业务能力又是开放的,可以不局限于飞凡,而是在万达网络的大旗下,为线下零售之外的大得多的行业提供服务。

如此,从架构层级来看,飞凡只是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模块中的一部分。但是,从实际业务耦合度来看,飞凡则是万达网络的核心部分,万达网络围绕它配备了多种武器,武装它去开疆扩土、深度耕耘。这样一来,在变化时刻,高层人员根据自身判断力、能力及利益等因素做出职场选择,其实是再正常不过了。笔者在万达官网发现,万达网络在去年年底招揽了几位极具分量的高手,包括网络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COO)刘允,曾任谷歌全球副总裁;集团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CTO)杨晓松,曾任微软互联网工程院副院长;集团副总裁徐辉,曾任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分管集团商业拓展事业群等,为即将肩挑大任的网络集团准备了"大牛"。可以说,飞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是进行了整体升级,在万达网络科技集团的高度下,把"实体+互联网"的战略定位夯实的发展下去。

总之,将飞凡与电商划等号,是一个由来已久并仍在继续的错位。身处互联网科技变革时代的你我他,如果还在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一家持续变革的企业,那真是应了笔者开篇引述的那句话,只能是固步自封,徒增笑尔!

2022-05-12 15:23:5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