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考研报名预计超520万人 考研难度越来越大
4月9日,新东方联合艾瑞咨询联合发布《2022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白皮书》《白皮书》,全面展示z代大学生群体画像。 新东发布了《23考研年度报告》 (以下称《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告书》),分析了第23学期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趋势和报考情况。
根据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告,2023年全国考研人数将突破520万人,竞争可能加剧,z代大学生如何选择呢?
新东方李琳:考试难度越来越高
预计2023年注册人数或超过520万人
据界面报报道,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学生规模将超过3599万人,预计2022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将比去年同期增加167万人,达到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加。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受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加、研究生招生扩大,特别是留学难度增加等因素的刺激,不少应届毕业生和往届毕业生为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竞相加入研究生队伍。
"2022年各学科门类国家线单科普及率上升3分左右,总分虚线上升10分以上。 随着研究生招生方式的多样化,重点大学推荐学生比例提高,进入名牌大学的难度也增加了。 "新东大学事业部研究生项目总监李琳指出。
应试学习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教育部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注册人数为457万人,创历史新高,增长21%。
同时,招生人数持续增加,2011年研究生招生总数为56万人,预计2021年将达到117.7万人,2022年将达到120万人左右。 另据报道,与2021年3.37:1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记录比相比,2022年的记录比将达到3.8:1。
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告显示,202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全国报名人数可能突破520万人。 "这是保守的估计。 "李琳介绍说。
根据这次报告,超过七成的考生选择报考同一水平或以上的大学。 李琳分析说,约30%的同学可能会选择看起来比自己本科低一个档次的学校。 你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 李琳说,一些学生为了提高"上岸"的概率,会选择比自己本科低一级、但专业排名靠前的学校。
"可以看出,全体考生登陆并被录用的诉求越来越明显。 大家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合理了。 "李琳说。
大学生的升学意愿日益强烈
高含金量证明书越来越受到重视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近年来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不可或缺的话题,大学毕业生继续升学的意愿越来越强。 白皮书称,对于"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工作"的问题,54%的受访者希望继续深造。
调查显示,从绝对值来看,大学毕业生学历越高,工资越高,工作满意度也越高。 除学历外,大学生也很重视获得高含金量证书等"求职硬通货",希望将来能得到企业更多的青睐。
大学生活丰富多彩,但考试学习仍然很重要。 白皮书指出,除校内课程外,大学生最重视的是四六级、职业资格证书、考研等课外考试,其次是参加实习兼职,发展兴趣特长。
此次调查显示,从1年级到4年级,各年级的实习参加人数超过4成,他们的实习目标主要是锻炼专业能力(49 )、积累工作经验(49 )、获得额外收入(45 ) )。
考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学生付出时间和汗水。 调查显示,大学生考研最大的困难是缺乏有效的学习指导(6539% ),身边娱乐活动的诱惑(33 % )、学习热情(33 % )也给考研带来了"重重障碍"。
在"大学生成长痛点"层面,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痛点多而分散,28%的受访者觉得前途迷茫,24%认为自己无法表达,22%为不存钱而烦恼,2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力不强
他们理想中的自己必须具备专业能力(34 )、善于处世(33 )、知识丰富(34 )、有工作(36 )、有朋友(38 )、坚持理想(28 )等。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更加个性多样的群体,有着更加独立的判断和价值观。
2022-05-12 13:32:49- 上一篇
上海或能在2周实现社会面清零 上海疫情何时出现拐点
截至9日,上海本土确诊和无症状感染者已超过17万例。 你觉得上海瘟疫怎么样,怎么办? 社会方面什么时候变为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梁万年教授10日在上海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超大城市上海来说,奥密克戎是一个更难的"试验问题",坚持动态通关是目前最好的方案。1坚持动态归零是上海抗疫的最佳方案问:你能详细说明动态通关政策的科学性吗
- 下一篇
俄乌最大军事冲突恐将到来 乌克兰官员呼吁民众逃离乌东
俄罗斯冲突还在继续。 据外媒10日报道,乌克兰和俄罗斯最近向乌克兰东部地区投入增援部队,双方可能引发最大军事冲突。据报道,这几天,俄军坦克、大炮以及从基辅周边撤出的部队陆续抵达乌克兰城市伊朱姆北部。 乌军也开始从乌北部向顿巴斯地区移动。《华尔街日报》表示,顿巴斯和邻近地区双方接触线上的小规模冲突每天都在持续,俄军打算向伊久姆以南推进。 西方和乌克兰官员表示,大规模行动的时机取决于莫斯科,俄罗斯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