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强基计划”应以特色培养模式吸引考生

发表于:2025-01-23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3日,"强基计划"应以特色培养模式吸引考生最近,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陆续启动。 据报道,今年强基计划试点从36所扩大到39所,目前已有30多所高校发布了今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开始报名工作。与前两年"强基计划"招生相比,以前以基础学科专业为主,今年部分高校新增了与基础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和强势学科,突破了单纯的基础学科限制。 例如,北京理工大学新开设不久的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家西北工业大学首次在全国

"强基计划"应以特色培养模式吸引考生

最近,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陆续启动。 据报道,今年强基计划试点从36所扩大到39所,目前已有30多所高校发布了今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开始报名工作。

与前两年"强基计划"招生相比,以前以基础学科专业为主,今年部分高校新增了与基础学科相关的交叉学科和强势学科,突破了单纯的基础学科限制。 例如,北京理工大学新开设不久的智能无人系统技术专家西北工业大学首次在全国招收了排名靠前的航空航天类专业学生。

增加新的交叉学科和强势学科,将增强《强基计划》招生的吸引力,但对于《强基计划》突破单纯基础学科限制的动态,必须做出合理的应对。 "强基计划"要坚持考试改革初心--,与2020年前自主招生最大的区别在于,考试高中不再推出"热门""强势"专业,而是致力于招收对基础学科专业感兴趣的学生这项改革既涵盖改革,也涵盖培养。 因为这个计划明确说明,被"强队项目"录取的学生不能换专业。 "强基计划元年",考试院校招生专业主要集中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与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方面,具有非常鲜明的"强基"特色。

从第一年实施情况看,《强基计划》招生不理想,部分高校尚未完成招生计划。 究其原因,基础学科的专业对考生很有吸引力,不如其他所谓的"人气"专业。 对此,2021年《强基计划》进行了一定的适应,扩大了入围率,增加了高考后公布高考分数前考生的"确认环节",扩大了选材方面和针对性。 但必须承认,基础学科专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有建议借鉴以前自主招生的做法,对进入"强基计划"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扣分录取优待。 获准通过《强基计划》的学生,入学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改变专业; 在"强基计划"招生中,增加部分强势专业、交叉学科专业招生; 等等。

《强基计划》规定,不给予入围者录取优惠,以高考成绩为入围依据,按高考成绩85%、学校成绩15%综合评估合格,不得改变专业。 这是为了防止部分考生、家长功利地应对"强基计划",将"强基计划"作为名牌大学入学的"跳板"。 因此,应该坚持以高考成绩为入围门槛,实行综合评价录取,但可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比如,探索部分高校,高考成绩公布后,主动提出申请"强基计划"的分数要求,符合申请分数要求的学生,可以同时向一些高校申请,根据高校独立申请的学生高考分数、学校成绩综合评估录取这将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探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在"强基计划"中增加交叉学科、强基学科专业,是拓展"强基计划"的考试专业范围。 是否有利于深入推进"强基计划",实现"强基计划"的初衷,关键在于出发点是什么。 "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当然可以调整。 比如教育部提出的2022年"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从2020年开始增加力学、基础医学、育种等专业。 这也侧重于培养基础学科专业人才。 但现实中,也有高校希望在"强强工程"招生中增加部分"热门"专业、"强势"专业,以吸引考生的选择。 这值得注意。

毕竟,《强基计划》是针对很多优秀学生对基础学科不感兴趣,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变小而推出的。 考试最初阶段招生"冷"是意料之中的。 推进该计划,必须通过提高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转变考生、家长对基础学科专业的认识,重视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基础学科专业的兴趣。 这需要花时间深耕。

"强基计划"的"看点"不是高校新招收"王牌""强势"专业学生,而是高校如何探索我校特色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基础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如为学生创造一流的学习条件,个性化围绕"强基计划",高校积极参与高校育人方式改革,面向高校学生开设大学先发制人课程,对高校学生开放大学实验室组织科创办活动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基础学科的兴趣,成为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

(作者:蒋理,教育研究者) )。

2022-05-12 13:26: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