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苏州:太难了 守住江苏东大门

发表于:2025-01-24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1月24日,"请广大市民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出行,让城市慢慢安静下来。 》4月15日,苏州发布疫情防控2022年第99号通告。 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的告知相比,当天的告知中没有出现"停止"这个词。"让城市慢下来、静下来、停起来"是苏州近期疫情防控通告的主要基调。最新通报显示,4月14日0时至24时,苏州无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1例,新增海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自2022年3月以来,苏州

"请广大市民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出行,让城市慢慢安静下来。 》4月15日,苏州发布疫情防控2022年第99号通告。 值得注意的是,与之前的告知相比,当天的告知中没有出现"停止"这个词。

"让城市慢下来、静下来、停起来"是苏州近期疫情防控通告的主要基调。

最新通报显示,4月14日0时至24时,苏州无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1例,新增海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

自2022年3月以来,苏州市累计报告本土感染者近500例。 根据4月12日苏州疫情新闻发布会,从苏州市感染者情况看,市外相关病例较多,其中上海相关阳性感染者达73%。

从地域分布来看,与上海相邻的板块感染人数最多,昆山占全市的49.6%,太仓占15.8%。 该新增感染者明显呈多点扩散态势,存在局部扩散风险。

目前苏州全市已有封闭区、管理区和防控区200多个,其中封闭区138个,管理区100个,防范区14个。

本轮疫情,受影响最大的城市无疑是上海,但抵御上海疫情外流、压力最大的城市是苏州。

据《新华日报》报道,江苏省党委书记吴政隆4月14日在实地检查疫情时指出,苏州疫情多发放,还要支持上海,多线作战,形势严峻复杂,任务艰巨,是全省疫情防控的主战场。

"苏州,好难啊。 "这几天,社交媒体上很多人发出这样的慨叹。

"疫情防控情况复杂"

"上海人民封住了中等物资,苏州人民封住了中等物资。 "疫情情况不确定,不少苏州人选择"囤货",以备不时之需。

4月13日,苏州多家超市前排起了长队。 "山姆超市内部,大家把几十箱鸡蛋放进购物车,叠成八九层。 厕纸卖得最好,快要脱销了。"当地居民说。

当天,苏州至少有近20家大型商场宣布停止营业。 一些超市的货架被打扫干净了。

"我觉得囤货像个'傻瓜'。 不用囤积也觉得像个'笨蛋'",出现了很多苏州人的无奈。

在4月12日举行的疫情新闻发布会上,苏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顾海东表示:"目前我市没有城市封锁计划。"

苏州市政府还通过官方微信号、当地媒体等渠道发布了"苏州大型企业货源稳定、货源充足"的消息。

由于苏州的疫情防控形势,受到广泛关注。

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联合防控指挥部发布数据显示,3月10日0时至4月14日24时,苏州本轮疫情累计涉及确诊病例1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99例,7个县级市(区)。

苏州连日来大规模区域核酸检测,自4月12日以来核酸样品采集已超过2000万人次; 累计跟踪调查紧贴19163人,其次紧贴33150人。

据《苏州消息》报道,4月12日晚,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在本市抗疫工作基地协调会上表示,苏州已经到了最困难、压力最大的时候。

2022年以来,苏州已经经历了三轮疫情。 一位苏州市民无奈在微博上表示:"'214'情人节苏州停课,'314'白色情人节苏州停课,'414'黑色日苏州站轨道交通停运,14日是不是和苏州坐了单杠? "说。

由于上海相关病例层出不穷,昆山和太仓已进行静态管理。

昆山市自4月13日起实行分类分级静态管理,前7天实行全域静态管理; 太仓市从4月11日开始了全域静态管理。 苏州工业园区娄叶街道的部分区域,也从12日开始实行静态管理。

"男朋友在昆山。 我在苏州园区。 我们俩本打算拿证明书结婚,但他不能去昆山。 我也去不了昆山。 也回不了老家芜湖。 婚礼一定不能举行。 在新冠灾祸之前他每天都来接我。 现在我们已经十几天没见面了。 我不知道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 "一位在苏州工业区工作的女性说。

上海疫情暴发以来,防范上海疫情扩散已成为苏州当前疫情控制的主要内容。

网上流传的社交媒体截图显示,苏州市民抢购上海至苏州高铁车票"保护苏州"。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从2022年4月14日开始,苏州轨道交通2、4号线苏州站暂时停止运营服务。

保卫江苏"东门"

苏州有昆山、太仓、吴江三个区市与上海接壤,与上海深度融合。

多年来的"沪苏同城",让苏州在高铁、轨道交会、公路上与上海无缝对接。 以高铁为例,苏州和上海之间每隔5-10分钟就有一班高铁,全天达100次。

苏州人去上海坐地铁。 你不需要买票。 两地市民可使用当地APP通过苏州、上海轨道交通扫描乘车。

这既方便快捷,方便了来往沪苏,也带来了疫情暴发的风险。

百度移动数据显示,在以城市为单位、上海人口最多的前10大城市中,苏州市是上海移动最多的城市,约占25%。

《2021长三角城市跨城通勤年度报告》年,上海市区及周边苏州、嘉兴、无锡、南通等市通勤人数达到7.66万人以上。 其中很多是苏州人。

具体来说,2021年进入上海市区的城际通勤出行前三位居住地分别是昆山市、太仓市、苏州城区,分别占总量的72.4%、14.2%、5.3%。

巨大的城际流动人口基数给苏州疫情防控带来沉重压力。

昆山是上海名副其实的城际通勤联系第一大城市,也是上海周边疫情蔓延的第一高地。 昆山市长陈丽艳介绍,上海昆山两地每天上下班客流近7万人,进口防范压力较大。

保护江苏"东大门"是赋予苏州的一大重任。

从地图上看,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东接上海,南接浙江,北依长江,是上海进入江苏省的"东大门"。

"要切实负起重大政治责任,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彻底的措施、更快捷的行动,坚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形成打赢当前这场抗疫'仗'的合力,坚决守住江苏'东大门'。 "曹路宝在疫情防控工作点协调会上表示。

更重要的是苏州是制造业城市。 仅苏州工业园区,就聚集了中国众多隐形冠军企业和高端制造产业集群。 除了位居全国第一的生物医药外,园区内的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制造等领域也位居全国前列。

有分析认为,制造业一蹴而就,制造业企业一停,损失可能不可估量。 这也是苏州的压力。

"从抗疫角度来说,应该说苏州做得还不错。 "南通大学江苏省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从成长春看,主要影响体现在供应链上。 受疫情影响较大,供应链不顺畅导致原材料无法运送,生产的产品无法运送,也影响了新订单,称"这是非常直接的影响"。

苏州早就开发了货运电子通行证--苏币通,新一轮疫情下的物流难让苏州和许多城市一样陷入困境。

被称为"最强地级市"的苏州,实际上已经是一个超大型城市,常住人口近1300万。

疫情还没有严重到需要全域静态管理的程度,但要严防疫情输入,在守住江苏"东大门"的同时,保障城市和企业运行。 苏州的压力和难度是可以想象的。

很明显,苏州可以"慢、静",但"停"不下来。 我相信这也是苏州最新的疫情防控通知不再说"停"的原因。

邮区里没有外人

瘟疫如镜,充分展现了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的联系。

受此次上海疫情影响,江苏、浙江、合肥多地受到影响。

赛迪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受疫情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当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王高翔表示,与2020年初武汉"休克式"停摆不同,目前上海疫情发生在年发力上升期,对经济影响较大。 此外,各地疫情背景下呈现"肠梗阻"特征的--,最初生产环节比较正常,但运输环节出现较大瓶颈,至今无法运输产品,无法运输原材料,生产环节也开始逐渐停滞。 "就这样,就这样

合肥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尼奥宣布,由于疫情导致零部件短缺,将停止整车生产。

李斌尼奥会长说:"受长春和河北省疫情的影响,3月中旬我们部分零部件断货,部分零部件库存到上周还勉强支持,但最近遭遇上海和江苏等地疫情,很多合作伙伴供不应求,只能暂停生产

面临同样困境的不仅仅是尼奥的企业。 疫情初期,许多生产企业前期库存下将生产人员驻扎在工厂,实行封闭化管理,生产还可以维持,但随着城市封闭时间的延长,物流中断成为生产型企业保持生产线运行的最大课题。 一位汽车零部件供应链负责人表示,这家企业的三条生产线已经停了两条。 原因是昆山、太仓处于"静止"的状况。 "还在运营中的一条生产线,库存只能持续到4月末。 原材料都在上海,可能逃不掉停产的命运。 "

长江三角洲的江浙沪地区,被网友称为"包邮区",受到很多其他地方网友的羡慕。 但受疫情影响,"包邮区"物流已经不顺畅,保民生运输已经很困难,工业物资运输更加困难。

根据咨询顾问的研究,以上海为中心,基本生活系统的需求供给应该会逐渐恢复,但由于生活物资对生产物质的挤出效应,生产物流的恢复会稍微慢一些,预计供应链的阶段性恢复还需要更长时间。

生产型企业物资运输渠道不畅通,很多企业除了面临"无米锅"、生产难以维持的困境外,还面临库存积压、产品无法销售、资金无法回收的困境。

春天在中国新闻周刊上说,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会更大。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果疫情持续下去,可能会是非常严重的打击。

作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长江三角洲承担着中国经济发展引擎的作用。 据统计,长三角三省一市2021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7.61万亿元,约占全国的24%。

同时,长江三角洲是电子信息和汽车工业的重中之重,许多细分领域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很巨大,以光伏为例,苏州市提供了全球八成的太阳能板生产能力,一旦被迫停产,全球将出现大面积缺货。

另外,长江三角洲集成电路产业的规模占全国的一半左右,封闭测试企业所占的比例更高。 区块测试是芯片产品加工的最后一个过程,如果长三角区块企业因材料原因停产,将导致芯片供应不足。

2022-05-12 13:21:2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