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创新景、示范景、脸面景……一些地方基层为何热衷“造景”?

发表于:2024-11-28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8日,半月谈评论家韩朝阳记者半个月在基层调研发现,"总结经验、'造景'出人头地"成为一些地方工作惯性和色彩的"妙招",主要聚焦三个领域。 一是机制上的"创新之景",二是点睛上的"模范之景",三是沿线的"颜值之景"。 如果"造景"成功,"把经验汇报给上级,功成名就"似乎是一件大事,但这是现实与求真务实的脱节,基层党员和群众非常不满。就"创新风景"而言,"伪创新、真功利"是其本质。 一些领导干部"三个新官员

半月谈评论家韩朝阳

记者半个月在基层调研发现,"总结经验、'造景'出人头地"成为一些地方工作惯性和色彩的"妙招",主要聚焦三个领域。 一是机制上的"创新之景",二是点睛上的"模范之景",三是沿线的"颜值之景"。 如果"造景"成功,"把经验汇报给上级,功成名就"似乎是一件大事,但这是现实与求真务实的脱节,基层党员和群众非常不满。

就"创新风景"而言,"伪创新、真功利"是其本质。 一些领导干部"三个新官员都上任了",似乎要有新的说法、新的经验、新的思维方式,才能清楚地展示其工作成果。 事实上,很多工作机制虽然冠以新名,但实际上是老办法,要么打包上级已经统一部署的工作,要么改变其他地方的工作方法,以"新瓶装旧酒"为创新点,以"不换药"

就"模范风景"而言,"假赚钱真吃亏"是其痛点。 一些地方习惯把领导干部联系方式打造成模范村、模范社区,对外宣称探索"新路",打造"新产业",开拓"新模式"。 就像其他村庄"猫手画虎"和"野鸡变凤凰"一样。 事实上,一些所谓"示范村"纯粹靠行政资源积累,数百个小村中投入数百万元、数千万元的财政资金,最终搭建起一个亮堂堂的"空架子",却没有发展的"实力"。

就"体面"而言,"体面开朗,内实低劣"是其痼疾。 一些地方习惯了"肿胖脸",财政紧张,还要把有限的资源花在"涂脂抹粉"上,在高速公路上做"假山迎客景",在正路旁种上"立体旅游带" 资源堆积在体面上,工夫花在"削皮"上,乍一看,金玉其外,再怎么仔细看,也是破绽百出。

更可怕的是,有沉浸在"造景"取得成绩的逻辑中。 认为只有在"创新景"机制的引导下,才能形成"示范景"色彩、"颜景"光彩、"理论指导实、理论反证"的自我协商逻辑闭环。 "干出汗的花,比笔下养花好; 与其引人流泪,不如闪耀莲花"。

踏实工作见效慢,齐心协力工作功绩鲜明。 实际上,这种"务实、真造景"的做法一文不值,是典型的"上负责、下负责",也是投好、急功近利。

其根源一方面是受制于评审规则、评选要求、支持标准的被动"造景",而不是"造景",不能评判优先,不能赚钱。 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兴高采烈、升职讨好上司的积极"造景",为了"造景",不"为人民打算",而是经常"为领导着想"。

"造景"很难有成就,喜悦落空了。 热衷于"造景"而有所成就的干部,往往逃不过"人去喝茶"。 沉浸在"造景"中取得成就后,"把一张蓝图画到底"往往成为"一个新主张"。 基础工作的科学性、连续性、稳定性受到这样的干扰,最终导致"创造千般的景色,无处不红"的结果。

"成功不需要在我身上。 成功一定有我"。 "造景"名人们必须仔细思考这句话。

2022-05-12 13:03:4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