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从“污染”到“蔚蓝” 一张地图串联起中国污染治理变迁

发表于:2024-11-28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11月28日,从"污染"到"蔚蓝",数据图的变迁一张地图连接了中国污染治理的变迁。10多年来,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作为中国污染治理的观察者,利用地图,为环境保护工作者搭建了沟通的桥梁。2006年,马军成立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试图开发有利于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项目。 污染地图是那时制作的。 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被处罚的污染企业的信息被收集在随时都能看到的地图上。但是,当时环境信息公开程度还比较有限,出于社会影响,

从"污染"到"蔚蓝",数据图的变迁

一张地图连接了中国污染治理的变迁。

10多年来,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作为中国污染治理的观察者,利用地图,为环境保护工作者搭建了沟通的桥梁。

2006年,马军成立了公众环境研究中心,试图开发有利于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的项目。 污染地图是那时制作的。 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被处罚的污染企业的信息被收集在随时都能看到的地图上。

但是,当时环境信息公开程度还比较有限,出于社会影响,考虑到当时监测的主要是大型企业,这些企业通常是地方经济的支柱,负面环境信息放在阳光下,一些"特殊照顾"很难重新展开。

数据中出现了治污的坚定态度。 马军表示,第一年,污染地图只收集到2000份记录,之后一直在缓慢增加。 污染防治攻坚战爆发,监测发布进入高速公路。

特别是2015年中央环保督察启动后,更是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截至2021年4月,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收集的违规记录突破200万件。

在马军看来,环境保护监测数据大规模公开,体现了中国向污染宣战的政治决心。

大气污染治理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 担任生态环境部"特邀观察员"时,马军在河北省旅行时,偶然遇到了一条流淌着黑水的河流。 于是他下了河,用蔚蓝的地图APP拍照上传,分享给微博。 当天晚上,县环境分局官发来了微信。 县委、县政府十分关心,历来对有关单位认真对待,对两名干部追究责任,回收处理污染河水。

在地图APP上专门开辟了倾听公众呼声的渠道,大大激发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热情。 马军记得,2015年发布的《水十条》提到了大家特别关心的黑臭水体整治。 基于地图APP,公众不仅方便获取信息,还方便一键转发微博,他们可以拍照、质疑,@当地官微还可以进行"微报"。

这种基于数据的社会监督将促进公众、企业和地方环境部门的良性互动。 例如,2014年山东省大型上市钢铁企业在线监测数据显示,污染物连续超标,有时甚至高达10倍以上。 虽然公共环境研究中心致电该企业也无法回应,但当地居民和环保组织不断在微博上举报,最终当地环境部门要求该企业停止落后产能。 仅三台竖炉停运就减少了二氧化硫2615吨、氮氧化物196吨、粉尘405吨。

这使污染企业和监管者的关系更加顺畅了。 马军了解到,一些企业的行政水平高于当地环保部门,监管受到这一掣肘,但群众多次举报,环保部门可以敲开企业大门,督促企业整改和公开解释。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从最初的不理解中意识到信息公开对自己很有用。 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用这些数据管理供应商并不增加成本,反而有助于识别上游哪些企业有风险,从而在秋冬停产过程中更好地维护高效运行的平稳供应链

近年来,马军见证了环境信息公开的历史性进步。 2020年12月30日,中央深改委员会审议《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方案》,将依法披露环境信息确定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基础内容"。

据此,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2月颁布《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提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推进建立企业自律、管理有效、监督严格、有力的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

目前的地图APP包括4000多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约2万个水质相关监测站点和土壤监测重点污染源。

2015年,马军将《污染地图》更名为《蓝蓝地图》。 那一年,除了大气污染物质以外,公开了更多的环境信息数据。 他说,这不仅仅是信息的升级,代表蓝天的颜色给更多的人带来希望,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艺

2022-05-12 13:01:5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