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17名防疫保安被骗 在桥下过夜

发表于:2025-02-03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3日,4月28日,在领取拖欠近一个月的工资和补贴后,上海17名"防疫大白"被迫离开浦东新区德锦苑小区。 那天晚上,上海下雨变冷了,他们在附近公园的桥下睡了一夜。"防疫大白"是他们当地官方考勤表的标准称谓。 一个多月来,他们不知道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 名义上,他们被小区居民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称为"志愿者"。 实际上,他们是上海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防御的"临时工",是通过保安公司、中介招募的"防疫保安"。不少

4月28日,在领取拖欠近一个月的工资和补贴后,上海17名"防疫大白"被迫离开浦东新区德锦苑小区。 那天晚上,上海下雨变冷了,他们在附近公园的桥下睡了一夜。

"防疫大白"是他们当地官方考勤表的标准称谓。 一个多月来,他们不知道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 名义上,他们被小区居民和居委会的工作人员称为"志愿者"。 实际上,他们是上海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防御的"临时工",是通过保安公司、中介招募的"防疫保安"。

不少保安队员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他们遇到了"诈骗招募"、队长失联、拖欠薪酬补贴等问题。

上当受骗

接受采访的10多名队员认为他们被德锦苑小区骗了。

张雷原在上海市宝山区打工,疫情暴发后,工厂停工。 他在招聘小组中看到一位名叫"Yang"的中间人发布了招聘信息。

招聘信息要求,48小时内需要核酸证书,必须按照现场管理安排,进行到细胞开封结束。 条件是内周250元/天,12小时包吃,工资报销。 工作地点只写着"浦东新区北蔡镇附近的小区"。

张雷说,当时中介约定的工作时间是3~15天。

相似的招聘信息在疫情发生后大量出现。 记者从多家上海招聘组、兼职组了解到,4月下旬,招聘信息仍保持在每日数十条,多为疫情岗位。 防疫保安、保养、队员扑杀、抗疫志愿者、团购微信群业务推广人员、密集转移保安等。

"内周"是指在统制区域内工作。 张雷特意打电话询问单位内是否有阳性感染者。 对方说"没有阳性,只有紧贴",要求了姓名和手机号码,申请完毕。

张雷坦率地说,之所以关心是否有阳性感染者,是因为他忍受不了隔离后失去的工作时间。

"我们是兼职的。 我在新冠灾祸期间出去工作确实是为了赚钱。 "张雷说,他们在工厂工作,工作性质也是兼职,很少签订全职合同,基本上是通过劳务中介转化为"兼职"。 这意味着如果放弃工作,他们将没有任何收入。

"但是,我们老家的房贷没有停。 老人和孩子也在等着。 我有很多钱。 "张雷说他们不能闲着。

马江明在应聘时也很在意职场是否有阳性感染者。 听说今年2月,他刚从国外来到上海打工,北蔡招聘就赶来了。

3月22日,张雷等5人抵达位于居住地--德锦苑小区内的北蔡镇陈桥居民委员会。 此时,他们得知德锦苑3月中旬出现阳性感染者,部分尚未转运。

这时,他们实际上离不开了,要么穿防护服去工作,要么留在封闭区,"出小区需要外出条件,出小区怎么离开浦东也是个问题"。

经纪人把他们送到小区门口后就不见了,同时解散了群聊。 直到现在,张雷都不知道"Yang"的真实姓名,只记得对方是"年轻人,男人",属于上海的手机号码。

截至3月底,德锦苑小区还剩22人,成为"内保防疫大白"。 他们住在陈桥居委会二楼的活动室,只有一张钢丝床,剩下21人在挖地面。

他们在德锦苑的任务是维护小区阳性楼、核酸检测秩序,制止准备出楼的居民,向阳性感染者家门口运送保障物资。

头两周,他们必须满足小区居民们的多样化需求。 在居民眼里,他们不是普通的临时工,"像我们这样穿着防护服的人,是离居民最近的防疫工作者"。

"小区的居民也很辛苦。 大家不仅想赚钱,还想帮助被困居民。 "张长顺队员告诉记者,他是3月18日最早来支援小区的人。 他本来在附近小区做警卫,临时被派往德锦苑。

失去联系

工资首先在4月上旬出现了问题。

十二小时二百多元的工资在上海不高。 张长顺说,他原来的保安工资也是每天200多元,疫情期间能进"联班"就比平时高了。

"连班"昼夜连续上班。 例如,某招聘信息中直接注明可以"连班"。 12小时/200元,24小时/400元,48小时/800元。

张长顺、马江明等人正好是"连班"。 关闭大楼前12小时,日薪240-260元; 工作时间为24小时,再翻倍。 初期两个人负责一栋楼,他们晚上不忙的时候可以轮流休息。

"连班"的形式约一周后取消,上班时间改为每天12小时,加班时间改为6小时。

在德锦苑4月5日的《内保防疫勤务表》中,加班时数栏从12小时改为6小时。 每日工作表上盖着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镇陈桥居委会的印章。

"这就等于减少了报酬。 "张雷说,随着疫情的蔓延,小区阳性楼增加,到后期14栋楼出现阳性感染者,人手不足,一个人看2栋楼,"待遇下降,工作量增加"。

中介答应15天内发工资,原来他们的考勤、工资由队长陈义伟负责。 陈义伟多次推迟发放后,于4月26日突然失去联系。

消息传出后,德锦苑的一些居民很担心。

防疫警卫要去维权,大楼无人值守,有的居民看到住在控制楼的邻居离家出走,担心防疫成果"一旦破坏,不能指望解除封锁",希望小区微信群里着力解决"防疫大白"拖欠工资的问题

"陈义伟跑步一定是早上就在想,有计划了。 "张长顺说,4月19日,陈义伟借了他1000元,"需要钱"。

陈义伟是队伍中"花钱最多的"。 他的钱主要用于德锦苑"暴涨物资"。

据多名队员介绍,陈义伟获得牛奶、可乐、雪碧、香烟、酒精等物资,并高价卖给居民和队员。 这种物资在封闭区曾经是"稀罕货"。

很多从陈义伟那里购买物资的居民都保存着转账记录。 一位居民向记者介绍说,向陈义伟购买市值40多瓶酒精需要200多个。 日常价格110元的香烟,从陈义伟那里买的话会涨价100元。

4月24日,陈义伟借款次数达到高峰,继续向队员和部分德锦苑地区居民借款。 据不完全统计,队员中近10人从陈义伟那里借了9000多人。 居民借款的数字不详。

陈义伟曾经向小区居民租赁过电动汽车。 一名队员说,他看到陈义伟"骑自行车跑"。 另外,陈义伟带走的是21名队员共计21000元的生活费。

截至4月26日,队员们多次拨打陈义伟的手机号码和微信也无法接通。 发稿前,记者拨打了陈义伟的手机号码,对方表示处于关机状态。

求救

德锦苑的一些居民得知后,主动打电话、网上发帖求助、维权"防疫大白"。

4月27日,张雷被三个陌生人叫到门口,叫他不要再闹了。

张雷等队员拨打12345、12333、12348等多条热线反映,并报警。

北蔡镇政府介入后,两名自称是上海县申保安公司的工作人员,来与他们协商拖欠工资的问题。 一个叫党满民,另一个叫卓。

党满民向21名防疫保安支付4月26日前的工资和加班工资,按每天18小时计算,要求他们持续维护。

他们担心后来又出现问题,想签订书面雇佣合同。 4月28日晚,新队长来到小区,表示有新人员参加,要求原防疫保安们腾出地方。 最终,马江明等17名队员在雨中离开了德锦苑小区。

5月1日,北蔡镇陈桥居委会负责人蔡姓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防疫大白"反映的问题已经解决,17名人员属于"调离","将搬到其他小区"。

他说,不知道这些"大白"是来自中介公司还是保安公司,"都是上面操作的,和居委会没有任何关系",他们只负责人员进入后的接收,"与其他无关"。

上海市有关部门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表示,浦东新区已经介入处理此事。 向浦东新区、北蔡镇相关部门、上海县保安公司询问了相关情况,截至发稿没有回应。

张雷等人否定了"调职"。

他们不能继续在公园的桥下休息了。 4月29日,城市管理机构进行了巡逻。 "听说有人向我们报案了。 "马江明说。

他们中有四个人找到了酒店。 "床位,每人每天四五十元"。 剩下的人打算在桥下继续"两天"。

马江明说,上海下了好几天雨。 桥洞、走廊、地下车库等可以避雨,无人居住的地方很难找。 请在找到工作后离开。

29日晚,张雷告诉记者,"好消息"--他和3名工人"从浦东新区出来"。 他们通过"有路线的朋友介绍",找到了有通行证的出租车。 从北蔡镇到宝山区,全程约38公里,人均300元。 四个人一共给司机1200元的车费。

马江明通过中介找到了新工作。 "还是做防疫,当核酸检测医生",贴上了标签。 "他反复向中介核实信息,中介把票包好,"400元一天,晚上正常休息"。

他们步行3公里到达工作地点,发现那里没有医生。 只有一个隔离点在建。 "盖棚子吧。 又被骗了"。

那天晚上,他们找到了商场的地下车库,计划在那里过夜,到里面发现有人占用了。 安全通道的二楼、三楼还没有人。 他们在那里挖了地面,暂时盖了房子。

2022-05-12 12:50: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