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养老院一定要高大上吗?农村养老机构应因地制宜

发表于:2025-02-05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5日,取缔,不符合当地老人的愿望; 如果不取缔,送检很难过关。 目前,部分家门口农村养老机构价格低廉、人际关系和谐,深受老人欢迎,但由于不符合相关人员安置等规定,无法办理相关证件,面临取缔困境。城市养老院太贵了,是家门口的实惠也有坐轮椅晒太阳、聊天、在院内锻炼身体、打扫院内卫生的老人。 记者每半年走访一次,发现中部某省已存在30年的农村敬老院和谐相处,入住老人对这个朴素温暖的"家"感到满意。秦敬、李彩梅

取缔,不符合当地老人的愿望; 如果不取缔,送检很难过关。 目前,部分家门口农村养老机构价格低廉、人际关系和谐,深受老人欢迎,但由于不符合相关人员安置等规定,无法办理相关证件,面临取缔困境。

城市养老院太贵了,是家门口的实惠

也有坐轮椅晒太阳、聊天、在院内锻炼身体、打扫院内卫生的老人。 记者每半年走访一次,发现中部某省已存在30年的农村敬老院和谐相处,入住老人对这个朴素温暖的"家"感到满意。

秦敬、李彩梅夫妇家距离敬老院某村5公里,两人都患有脑部疾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孩子不能出国打工照顾。 一年前,儿子把他们送到县养老院住,两人每月要交2300元,搬到这个养老院后只需交1600多元。 "城里的养老院太贵了,这里既经济又舒适。 "秦敬说。

该县民政局养老业务负责人介绍,农村老人对价格特别敏感,定价高入住率就会下降,该县老人能负担的最高价格是每月1000元出头。

不仅是费用,不离乡、人际关系和谐也是老人重视的因素。 宋建兵来自本村,在敬老院住了一年多。 他说:"10分钟就能回家,还能打理老房子,还能和老邻居聊天。"

你要去吗? 剩下吗? 困境很难打破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这种深受农村老人欢迎的小养老机构陷入困境。

据敬老院实际经营者王清(化名)介绍,敬老院属于公办民营性质,目前居住着17名老人,其中6名五保老人,均来自周边村庄,大部分独居丧偶,子女在外打工。 王清及其老伴和儿媳妇是敬老院的厨师和护理员,他们三人也是这所敬老院的全体工作人员。

让王清头疼的是,2013年该县敬老院相关文件显示,该敬老院资质存在问题,难以注册和备案。 要继续经营,必须增加人员,至少配备3~4名护理人员、1名专职厨师、安全管理员、清洁工等。

半月谈记者了解到,该敬老院周边县市共有4个小型养老机构,同样在资质、运营等问题上面临拆迁困境。

"我们头痛。 "该县民政局的负责人坦言,关闭敬老院后,老人的心会变冷。 但是,市场化运作的养老院收费一定会上涨,负担不起的老人不会搬家,但必须取缔,各级各类检查才能过关。

农村养老机构应当因地制宜

目前,农村照顾留守老人的人不少,这种互助、微利、半公益的居家养老机构可以解决一些老人的现实难题。

"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如果一味倡导市场化、高标准、高标准,成本就会增加。 如果政府不能以其他方式补贴这部分成本,增加的成本将落到老人或养老机构头上,低收入农村家庭负担不起。 "北京合作与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贾云竹认为。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农村养老分会主任委员朱启臻提出,农村养老机构建设和发展应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因地制宜考虑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他建议,要培养和支持具有家庭化小型化、互助性质、离乡背井的居家养老机构,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的需要。 职能部门通过提供培训、畅通渠道等,可以提高这类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王清等工作人员建议,延长政策窗口,给部分养老机构更多过渡时间,"一事一议",给予一定支持。 秦敬、宋建兵等老人说:"农民养老不一定条件高,但价格合理经济,一日三餐有保障,有急事照顾,干净舒适,能和村民聊天就好了。"

资料来源: 《半月谈》 2022年第8期

2022-05-12 12:39: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