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传媒

人民大学退出国际高校排名?属实

发表于:2025-02-05 作者:印象报导
编辑最后更新 2025年02月05日,近日,网上流传"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行榜",引起广泛关注。 8日,记者就网络信息寻求证据,并从多家权威来源和知情人士处得到实证。多位知情人士表示,对于"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行榜",校方领导已经形成共识并作出决定。 这个决定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方向,也将成为趋势。其中,据该校相关领导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确实决定不参加国际排名。 其他有关人士表示,中国知识体系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是世界上最长、最丰

近日,网上流传"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行榜",引起广泛关注。 8日,记者就网络信息寻求证据,并从多家权威来源和知情人士处得到实证。

多位知情人士表示,对于"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行榜",校方领导已经形成共识并作出决定。 这个决定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方向,也将成为趋势。

其中,据该校相关领导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确实决定不参加国际排名。 其他有关人士表示,中国知识体系已经发展了几千年,是世界上最长、最丰富、最深刻的知识体系,创新发展中华文化传统,打造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维护中国教育主权和文化主权。 "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退出所谓'国际大学排行榜',反映了中国大学、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气"。

记者注意到,除中国人民大学外,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也相继退出"国际大学排行榜"。 4月1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公布的《中共南京大学委员会关于十九届中央第七轮巡视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中,南京大学校方明确表示,编制《南京大学"十四五"规划》和《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高校整体建设方案》,不再将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用于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

兰州大学相关部门人士表示,该校从未参加过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行榜,"以前泰晤士报专门联系学校,但最终决定不参加。 QS以前联系学校的时候,报告了一年的数据,但是之后应该没有跟进。 "

"大学排名"争议专家:理性认为不能被绑架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分析,传统的"世界大学排名"需要从两面性来看。 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的发展不能自我约束。 过去几十年,通过国际交流和国际评价、评价体系排名,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也证明了近年来,以中国综合大学、清华大学、北大、香港大学为代表,世界大学排名逐步向前发展,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相反,虽然排名得到认可,但其公正,以及是否真正反映了大学和学科的整体情况,值得深思。 高校不仅要学术科研,还要以社会责任感引领社会、打开民智、培养更多人才,这是未来"双一流"高校和中国高校的发展道路。 但是,由于这些可能在目前的大学排名指标体系中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所以不能完全盲目相信国际大学排名,中国教育也必须符合中国特色,体现中国大学的内涵。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由于大学排名的性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基本上都是研究机构和媒体基于对大学运营的理解而设定的指标排名,因此本身就是对大学的社会评价。 过去10多年来,许多大学都存在根据大学排名指标办学的问题。 但是,这些指标和总体排名体系始终存在争议,尤其是在全球大学排名中,需要为每所大学找到可量化的共性指标和数据显性指标,如规模体量、博士学位在教师中的比例、研究生比例、国际学生比例等。 这样,就容易重视数量而忽视质量,重视规模而忽视内涵。 特别是世界大学排名学术指标可能占50%、60%以上,学校提高排名必须增加规模体量,在数量上做文章,"功利"论文近年来对我国大学存在的问题和社会恶劣另外,还存在过度重视排名的问题。

熊丙奇表示,一些高校排名有所提高,但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整体风气不满意。 因此,对排名应该有合理的考虑。 例如,学校可以根据一些信息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决策参考,但以排名为中心办学,成为"排名大学",将排名作为学校非常重要的办学成果进行宣传、追名逐利、排名靠前"如果过于在意排名,排名机构的排名可能会混乱。 相反,排名机构为了提高公信力,在设置指标和获取数据真实性时会做得更严密,对办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世界大学排名各不相同,因为它是各举办机构根据自身设计的评价体系和指标权重进行推荐得出的排名,只有有需要的人和机构参考。 具有自主意识的高校和机构的声誉、实力、品牌影响力是长期形成和综合的,因此不会过于重视某个排名,也不会作为考核的依据。 "中国有大学自主退出世界大学排名,自主意识和主体自信的提高表明,中国将更加客观地对待国内其他大学的大学排名问题。 这也反映了一些高校新的发展战略,以及在教育改革中对自身发展和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对此,熊丙奇认为,创建特色高校,首先要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给高校更大的办学空间,这也是我国一直提到的。 熊说,目前最大的问题之一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缺失,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模式也存在类似现象。 但是,如果所有大学都是千校一面的,就不能建立有个性的大学,在国际竞争环境中就不能获得竞争力的地位,因此,这些年国家强调教育推进"放管服"改革,赋予学校更大设置专业、课程的自主权很重要

熊分析说,目前我国在具体办学过程中存在"拍脑袋"决策问题。 比如开设专业,盲目追赶人气,人气下降,很多大学排名实际上在数量上胜出,但数量背后却出现了两大问题。 一是急于发表论文。 二是出现大量垃圾论文,甚至学术不端、学术抄袭问题。 因此,我国高校必须进行现代管理,改革评价体系,加强专业评价、质量评价而不是数量评价、行政评价,高等学院的评价改革也必须打破"只论文、只职务、只学历、只奖项"的现象。

熊丙奇还指出,任何大学首先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没有把人才培养放在首位,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例如,排名靠前的大学在论文发表中有所提高,但存在着以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办学空心化为重点的问题。 例如,一些地方高校以研究生为主办学,不能对学生进行完整的教育,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创建一流大学,首先要培养一流人才,不能脱离人才培养,不能创建特色大学,也不能创建高素质学校。 "我们现在要进行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就必须真正解决制约现在我们建立这样一所大学的重要因素。

2022-05-12 12:37:15
0